6.1.1 个性的内涵

6.1.1 个性的内涵

个性品质在生物学、生理学上的要求是强健的体质、敏捷的速度和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力和承受力以及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强大、均衡、稳定、灵活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快速转换能力。在社会学上的要求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合群的个性性格。个性是后天发生获得的,生物学上的品质是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争斗过程中磨练出来的,社会学上的品质是在接受教学、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中感悟磨练、锻炼出来的。个性是个体的特性,每个人各不相同,个性的品质也互有差异。因此也就有优良、良好、一般、不良与很差的区别。能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能获得发展的个性是好的个性品质,不能适应,当然也就难以发展的个性品质是不好的个性品质。能适应恶劣艰险环境的个性是极其优良的个性,是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展的个性。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带有本人的特点,而且这些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还会以某些形式固定下来,使这些特点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如某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总是会向同学们大加宣扬,他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长期以来都是如此的,心理学上把在某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作个性(individuality)。顾名思义,个性是个人所持有的特点,世界上不存在两个相同个性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用到人格(personality)这个词。人格这个词源自拉丁语“persona”,其含义最早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又指演员本身和其所扮演的角色。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人格和个性两个词含义是一致的。一个人的个性常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一个人的个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的,生而有之,这部分极其稳定,如气质;另一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也较稳定,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变化,如性格、能力等。大学生个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指每一个大学生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大学生具有自己的个性。其二,指整个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角色身上体现出来的同其他人不同的稳定的特点,如大学生与其他青年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往往是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