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确立高尚目标
追求高目标是指既有目标性,又有动力性的目标体系。大学生一方面应有高目标,另一方面还要有实现高目标的推动力,其实质是大学生对未来的需要。该目标体系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和实现的进程,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高层的长远的人生目标,是人的终生追求和理想,它为大学生成才指明方向。具体目标是中、短期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比现有的能力水平稍高一些,促使大学生的成才行为向高一级目标努力,为大学生成才指明进程。 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差异很大。首先是年级差异。大学一年级普遍存在目标失落现象,伴随着焦虑不安心理应付上大学后的两次期末考试。因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非常渴望有人帮助他们重建目标。大学二年级在经历了目标失落后,开始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重建学习目标。大学三年级基本上完成目标建立,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目标初具眉目,但还是感到心中没底。大学四年级是准备实现成才目标的关键时期,成才活动多与就业发生联系,自觉、主动地,也不排除在就业压力演变的动力作用下,为成才做各种准备。其次是个体差异。从大学生个体的横向分析,从目标失落到目标重建直至目标实现的过程,显示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构成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成熟度、城乡差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学校及教师引导程度、学生互动规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及方法等。总体而言,大学生目标结构上重个人发展目标,轻社会目标;重智力、能力、体能目标,轻德育、心理目标;重职业目标、生活目标,轻事业目标和创业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结构不合理,成才难实现。目标体系上表现为目标内容不全面,目标层次不完整,缺乏中间过渡层次,未构成层次阶梯,从而加大了目标实现的难度。目标组成上有总目标而缺少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不知何时何地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缺乏从每一次行为积累中逐步实现总目标的自觉行为能力。
因此,在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上,有必要强调重构合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第一,确立成才目标,蕴涵社会和时代要求。为实现国家给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总要求和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时,必须蕴涵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同时又有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发展目标要服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第二,适合个体特点,有利发展个性和发挥专长。目标体系是大学生成才的导向系统,要适合个体特点不能盲目从众,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别人确立什么目标,自己也是这个目标。重建目标要有利于体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第三,形成合理的结构,促进全面发展。合理的目标结构,从纵向看,有终端目标、中程目标和短程目标;从横向看,有总目标、分目标和行为目标;从目标构成看,有目标内容、步骤、方法、途径等。目标结构合理表现在内容全面、层次完整、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建立层级阶梯,推进成才进程。重建目标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具备操作性的行为目标,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要靠去做每一件事,即按行为目标去一一加以实现。例如要实现提高社交能力的目标,你的行为目标就要从与你同宿舍的上下层床的同学交流开始,直至与社会任何人群都能自如交往。因此,行为目标要具体明确易于理解;层次清楚,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从目标失落到目标重建直至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成才的进程,谁能加快这一过程,就等于加快了成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