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结构

5.1.2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结构

人的情绪情感由三个要素构成。(1)特殊的主观体验。指人在主观上感觉到、知觉到的情绪状态。如喜、怒、哀、恐等,这些都是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2)情绪的生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着调节和整合作用,在情绪反应产生时,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要发生一系列变化。所以情绪产生时必然伴随着显著的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3)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如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面红耳赤等都表示了不同的情绪状态;体态表情是身体各个部分姿态的变化,如手舞足蹈、垂头丧气、坐立不安等;言语表情主要指语言的声调、音色、节奏、速度方面的变化,如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喜悦时语调高昂、速度较快、语音高低差别大。

从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纵向构成看,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单就大学阶段而言,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1)低年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刚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心中涌动着成为一名大学生的自豪感,对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体验到走出“黑色七月”的轻松和愉快;同时,由于没有考上更好的专业和学校或在新班级中失去原有的中心位置,以及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感到强烈的失望、迷惑和自卑。激烈的竞争、繁重的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短暂的轻松感过后很快便感到压力和紧迫感;陌生的环境和人、生活上的不适应,使得低年级大学生产生恋旧感,深深地思念父母家人和旧日同学。因而,一年级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自豪感和自卑感交织、轻松感和压力感交织、新鲜感和恋旧感交织的特点。(2)中年级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调整后,已逐渐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之中,适应性情感增强,表现在:专业思想渐趋稳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对自我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独立感、自尊感和自信心得到发展。此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增多,与班级同学的感情较为密切,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一些大学生还开始了对爱情的追求。中年级大学生爱好广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审美活动等。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美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情绪和情感总体看来较为平稳。(3)高年级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经过近四年时间的大学学习,高年级学生即将告别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此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社会性情感日趋丰富,主要表现为更多地关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倾向。毕业在即,高年级学生大多面临毕业考试、论文答辩、求职择业、恋人去向等诸多抉择和压力,因此紧迫感和忧虑感十分明显,同时对母校和班级、同学产生惜别留恋之情,依依不舍。但也有个别大学生,因学习或择业中遭到挫折,产生愤怒、焦虑、紧张情绪,在冲动中做出毁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教育和引导。

从大学生情绪情感类型结构上看,不同层次大学生情绪和情感有不同特点。按在校学习成绩、表现及能力,可将大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三个层次。现就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作一简单介绍:优秀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优秀生的独立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情绪大多积极、愉快、乐观。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学习兴趣浓厚,能体验到获取知识和有所创造时的快乐,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较强。后进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后进生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想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甩掉落后帽子,另一方面又常因缺乏毅力和恒心,半途而废,徘徊不前,因而内心常常感到苦恼、痛苦、自责,他们既有强烈的自卑感,又有一定的自尊心,最忌别人揭短,怕人瞧不起。科学认识大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调适不良情绪,促进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