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压抑与冷漠

7.2.4 压抑与冷漠

压抑的行为反应在大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大学生在其学习、生活中,常常把不愉快的经历不知不觉地压抑在潜意识里,不再想起,不去回忆。由于压抑,痛苦的经历似乎被遗忘了,使人在现实意识中感受不到焦虑和痛苦,例如,某大学生因一时糊涂偷了寝室同学的钱,事后他羞愧难当,内疚不已,心理冲突所带来的痛苦时时折磨着他,可又没勇气向同学承认错误。过了一段时间,他似乎把这件不光彩的事忘了,内心恢复了平静。可这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压抑起了作用。以后每遇到同学丢失东西,他就怕被怀疑,甚至在同学面前词不达意,举止失常,以致发展到怕见同学怕见任何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它和由于时间延续过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它只是个体把不为社会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现实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但是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并且一旦出现相近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与危害。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而且会引起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大学生在遭受挫折以后,往往还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冷淡,活动上表现出茫然与退让,情绪情感上失去喜怒哀乐,对一切无动于衷。冷漠一般是在行为主体反复遭受挫折,对引起其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替罪羊”宣泄,也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等因素下发生的。例如,高校中一些学习困难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学习成绩上却没有多大进展,每学期总有几门课“红灯”高照,这些大学生承受着外界(学校、家长同学)和内心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对大学生活、同学关系、社会活动往往持冷漠的反应行为,表现出暮气沉沉,缺乏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