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大学生两种典型不良性格

6.2.2 大学生两种典型不良性格

人的性格的发展、完善并非一帆风顺,总是坎坷而曲折的,期间充满了险阻和辛酸,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内心在受到了各种挫折和动荡之后,对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利的打击,导致了不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大学生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性格特征,这些特征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严重者因此中断了学业。这些不良性格特征应引起大学师生、教育研究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的高度重视。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范畴,它所描述的也不再仅仅是人体器官的一种功能性与器质性的状态,更多的,它还应该包括人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人们的社会行为取向及其方式对他们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换句话说,健康与疾病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它应该同时兼顾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因素。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诸多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人们社会行为与行为方式自身不断刺激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临床和研究资料表明,人的行为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与你的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关联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全面了解和日益重视,社会行为及其方式似乎愈来愈成为左右人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发现了人普遍存在的三种典型性格,称为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其中,A型性格和C型性格被视为不良性格。A型性格是易患冠心病性格,C型性格是癌症倾向性格。

美国心脏病医生梅伊·弗瑞德曼(M. Friedman)在诊室里接待了一位来修家具的家具商。家具商说他一定是接待了许多焦虑不安的人,医生问他为什么?他说办公室里沙发和椅子的手柄磨损得特别快,这表明医生的许多病人坐下以后都必定是焦虑不安地握住扶手。根据这一灵感,弗瑞德曼和他的同事瑞·罗森曼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工作,最后形成了A型行为类型的理论。A型性格或称A型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吸烟等,但这些因素解释或预测不到心脏病的半数。后来心理学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A型以外的行为模式称为B型行为模式。目前在临床上,用是否是A型行为模式来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做一件事总想一下子干完,不干完不踏实。他总觉得时间紧张,不够用;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上楼梯也是三步并两步;坐公共汽车,遇到交通拥挤车开得慢,他坐立不安,恨不得把司机换下来,自己开;若要排长队买东西,他宁可不买;做工作总要尽善尽美,比别人好,让领导说不出什么;也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工作,总觉得不如自己干得好;他有很强的竞争欲,也有很强的嫉妒心,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这种行为方式被称为“A型行为”。与之相对的行为方式则被称为“B型行为”。B型行为的人是非竞争性的,悠闲自得,处世有耐心,容忍力强,很少有敌意,情绪稳定。弗瑞德曼对三千多名中年男性雇员进行的长达十年的跟踪观察发现,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等的出现率是B型行为者的2倍。1978年美国心肺血液病中心的专家会议确认在就业的美国公民中,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什么说A型行为容易罹患冠心病呢?通俗来讲,生活中过于紧张的行为方式,使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血压会升高,心率加快,胃肠分泌液减少,蠕动减慢,呼吸加快,尿频,出汗,手脚发冷,厌食,恶心,腹胀以及失眠多梦等。这些反应有利于人体充分调动全身来面对外来的各种压力。打个比喻,人体的各种机能就像千千万万条弹簧在那里,外来的各种压力作用于上面,弹簧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往外推的力量,以保证身体恢复到没有压力时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存在,弹簧长期处在一种被压缩的状态,那么弹簧的弹性就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人体就会发生一系列机能的改变,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病理性反应就会更加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就容易这样产生了。当然有的人还会出现糖尿病、甲亢、癌症等内分泌、免疫力系统的疾病。在现代社会里,人难免要面对紧张和压力,如何对付它以及调整自己的性格就很重要。科学家的调查也表明:许多企业家都具有A型行为模式,因为他们内心都有紧迫感,自己赶自己往前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承担过多的任务。把自己的发条上得太紧,弹簧长期处在一种被压缩状态,从来不放松自己,只会工作,不会享受,结果缩短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1977年,德瑞哥狄斯(Derogatis)在对25例恶性乳腺癌的随访调查中发现,病人具有压抑、抑郁、内疚等不良情绪特征。格瑞(Greer)和莫瑞(Morris)发现乳腺癌病人具有对愤怒情绪和其他情感的极度压抑倾向,情感表达困难,由此认为人格特征或行为方式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姆肖克(Temoshoke)首先提出C型行为模式的概念。C型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不善于宣泄和表达焦虑、抑郁的情绪,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总倾向于选择压抑,而不是发泄出来。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系列的退缩表现,如过分屈从、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姑息迁就、忍让、依顺、合作性强,因害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因无力应付生活压力而感到绝望。研究证明,C型行为者癌症的发病率可高出正常人3倍以上。

C型性格者通俗来讲就属于“忍气吞声型”,这一类人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不让发泄。这些不良的情绪被长期压抑下去,压抑到哪里去了呢?压抑到人盛装各种情绪的“口袋”里面了,但是这个口袋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来盛装,因此有些人压抑久了,就会寻找发泄方式,找个地方把这些东西倒掉,然后再盛装新的东西,这是一种健康的行为方式。C型行为的人却不这样,他们时时刻刻往这里塞东西,但是却不懂得往外发泄,久而久之,口袋破损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所以,医学专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