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正确认识挫折
积极的行为反应有助于大学生适应挫折,化解困境,健康成长;消极的行为反应只能起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有时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环境脱节,降低了积极的适应能力,甚至形成一些恶习,埋下了心理疾患的种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正确认识挫折,是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先导和前提。
(1)克服错误认知方法。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其间充满紧张与竞争。因而,在大学生成才之路上,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种挫折,这是每个大学生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在对大学生挫折的分析过程中,人们发现,真正引起大学生挫折感的,与其说是他们遭遇的困难与失败本身,还不如说是当事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一些本可以算不上什么挫折,却被当作挫折;一些挫折只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当作天崩地陷的大事。因此,要战胜挫折,大学生就要克服对挫折的一些错误的认知方法。首先,要克服挫折认知上的主观性。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常常发生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从而导致错误认识。这种情况在一些受挫的大学生身上有时表现十分明显。他们由于一方面初涉社会,难以分析、把握和评价复杂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处于青年期特有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与矛盾之中,因而他们遭受挫折以后往往不能对挫折进行客观分析,以主观判断和评价面对挫折,从而得出了与事实不符的消极结论,加重了挫折感。其次,要克服挫折认知上的片面性。不少大学生的挫折感受与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大学生若在某件事情上失败了,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弱者;碰到一些不幸,就觉得自己命运不佳、前途渺茫。某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认为自己头脑笨,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某个同学对自己不友好,就觉得自己人缘太差,缺乏交际能力;一次失恋,就断定自己不讨人喜欢,对异性没有吸引力,等等。这种以一两件事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身价值的认知,其结果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导致自责、自卑、自弃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容易走上自我否定、悲观失望的狭路。最后,要克服挫折认知上的夸大性。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挫折经历,现实生活中一些受挫大学生往往夸大挫折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把小事无限夸大,甚至夸大到不可收拾。在高校发生的一些大学生自杀行为,相当大的一部分与当事人认识上的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有关。当面临挫折而出现情绪困扰时,应当主动地检查一下自己对挫折认识上可能存在着的思想方法上的偏差,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克服自己对挫折的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减少挫折感,使自己尽快地从悲观、失望、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2)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大学生初涉社会,对失败比较敏感,害怕失败,恐惧挫折。因此,大学生首先应对失败有科学认识,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念。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把没有成功或没有达到目标视为失败,已成为定式,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科学。因为人生的许多目标,往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圆满完成,常常是经过多次尝试失败后的不断努力,才能有机会达到成功的境界。其中每一次失败都使人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使其在下一次的努力时,更进一步地接近成功。这也是毛泽东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失败也是成功。大学生面对挫折失败之时,应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与害怕。
(3)培育“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信念。“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是爱迪生一生奋斗的经验的总结。爱迪生一生有1328项发明,其中每项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他从1900年到1909年一直研制蓄电池,历经10年,共失败100296次,最终研制成功,其艰辛与挫折可想而知。然而正是从10万多次的失败与挫折中迎来成功,因此,可以说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爱迪生绝不会有他那骄人的成绩。爱迪生的事例对不愿面对失败与挫折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事情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充满各种困难与艰辛,而成功者的成才之路只能是脚踏一个又一个失败与挫折,去夺取胜利,换句话说,成功者需要一个接一个地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成功。第二,挫折是一种心理预警系统。它要求人们坚强,面对现实,探明受挫折的根源,找出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努力奋斗。一个人是强者还是弱者,如何对待挫折便是一面镜子。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样的心理预警是必需的,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正确认识,锻炼意志,不断发展自己。第三,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那些担心挫折、害怕失败的人,总是把自己沉溺于万事如意的想象之中,不敢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更不能搏击人生,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甚至痛不欲生。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且必将被社会所抛弃。而那些不断进取、不断奋争的人,他们在不断战胜挫折中锻炼了才干,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因为,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一般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唯有当他遇到挫折后,才会反省自身,弄清自身的弱点与不足,调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促进人的成熟和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成为卓越的人,应当投身社会,历经磨难,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