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概括地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们在进行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总要和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并对它们产生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以带有独特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失去亲人则令人悲哀、痛苦,遭人打骂会感到愤怒、敌意,处境危急时则感到焦虑、恐惧。这些喜、怒、悲、惧等,都是带有独特色彩的态度体验,是由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决定的。人的情绪状态是复杂多样的,按照持续时间长短、强弱程度和影响深浅,可将其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情感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和人的社会观及评价体系密不可分,反映了个体和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风貌。情感主要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要看它是否符合和满足人的需要。与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不会引起任何细微的情绪体验;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联的事物才能令人产生种种情绪和情感体验。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就使人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积极的体验,如愉快、喜悦、满意、爱慕、尊敬等。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与意思相违背的事物,则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消极的体验,如不愉快、愤怒、憎恨、恐惧、悲哀、羞耻等。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物,由于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样,也可能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同是一轮圆月,恋爱中的情侣看到它时,体会到愉悦、爱慕的美好情感,而独在异乡的游子却被勾起无尽的思乡愁绪。此外,由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复杂性、一件事物可以其不同的方面与人的需要同时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因而产生诸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等复杂甚至矛盾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大学时期是人生情感体验最丰富的阶段,是内分泌激素中与情绪兴奋有直接关系的肾上腺激素进入旺盛分泌阶段,引阶段大学生易兴奋、易激动,情绪体验强烈,常易出现“急风暴雨”式的激情状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生动例子,立即会引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反应。大学生们的激情状态具有二重性:积极的方面,他们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可能成为做出惊人业绩的巨大动力。例如,可以表现出为真理、正义、斗争而献身的热忱和壮烈的行动,历史上的“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是青年人;消极方面,则表现为易冲动,不冷静,盲目的狂热,因而可以导致做出一些蠢事和坏事。如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被激怒、怄气、对抗,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另外,由于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待问题易产生偏激,也由于影响大学生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如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社会工作等)大量出现,致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易起伏波动。他们会因一时的成功(如获得奖学金)兴高采烈、兴奋不已,又会因一时挫折(如考试成绩不好)垂头丧气、懊恼不止。有时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但与中学生相比较,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对情绪、情感的控制调节能力逐渐增强,他们的情绪情感出现了较稳定的特点,有明显的心境化趋势。他们会因考试受挫或人际关系矛盾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也会因获得成功而生活在良好的心境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表现具有文饰、内隐的性质,即他们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一致,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考试不及格,明明心里很难过,却装得若无其事;明明上课未听懂,却装出已听懂的神态。这种情绪文饰、内隐现象,表明大学生对情绪已具有相当的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