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培育健康的身体自我观
一些大学生常因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良而感到自卑,其实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它。应该说有适当的自卑对个人发展是有利的,因为有自卑才有危机感,才能“生于忧患”而做别人做不出的成就,但千万不要被自卑所压倒。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不仅身体有缺陷、有残疾的人会自卑,而且所有的儿童都会由于自己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成年人而感到自己无能,产生自卑感,同时,古人也会因自己对大自然的无能为力而感到自卑。自卑感使人产生对优越感的渴望,激发儿童追求力量、追求卓越、成为推动人们争取成功的动力,从而推动人格的发展。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甚至还有生理的缺陷或残疾。但无论怎样,他与环境的交往能力并不会因此而完全丧失。所谓“残疾”是对那些比正常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差的人而言的,如果你能在世上生活得比常人还好,那么对你而言就不存在什么“残疾”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关注自我身体是正常的,但过分关注自我身体,则表明个人的自尊是建立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应该将他的自尊建立在一个广泛的基础之上,如个人成就、贡献、社会地位、道德水平、风度气质等。既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身体,也没有永远美丽的容貌,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宽,超越所谓的“残疾”,用自己的德行与成功来证明白己的美丽与价值。身体只是评价一个人的许多因素中的一条,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不会用外貌等身体条件来衡量人的价值的。大学生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自卑感,善于控制和利用这种自卑感,实现对所谓“残疾”的超越。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除了外表,还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健康、运动能力等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身体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所以不必为自己有一些缺陷而过分苦恼,特别是不必为自己的身体形象不佳而自卑。因为一个人美不美并非只取决于外表,内在美与外在美再加上和谐的修饰的统一,才构成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因此,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外表,也没有永远美丽的容貌,而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伴人一生的,所以看一个人除了外在美还要看内在美。也许自己长得并不好看,甚至还有缺陷,但却不能阻止自己成为一个光芒四射、魅力无比的人。因此我们要悦纳自己的身体不足,对自己的身体要有信心。
世上没有完人,却有很多成功的人,他们中间有许多也是有身体缺陷的。因此,只要通过正确的补偿,每个人都是可以取得优势,获得成功的。心理学上的补偿就是指克服自卑感、发展优越感的过程。面对身体缺陷,正确的补偿有三种方式:(1)认识到自己身体(也可能有心理和社会)的不足或缺陷,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例如体弱者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体型欠佳者可以通过健美运动来改善。(2)承认自己的某些身体缺陷,用自己的其他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如失明者可以发展其听觉或触觉来弥补,常见的盲人按摩就是失明者通过发展触觉来补偿失明以适应生活的例子。有一些失去双臂的人经过刻苦锻炼还可以用脚来写字,至于张海迪的故事就更是家喻户晓了。其实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没有什么严重的身体缺陷的,只要努力,是可以通过其他身体条件的改善来提高自己的整体身体状况的。(3)用内在美来弥补身体的不足。提高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使自己显得有风度气质,对改变自我形象是很有帮助的。这对大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和现实,因为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们形成高雅的风度气质,获得内在美的大好时机。当你才华横溢地从大学毕业,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时,谁还会因你其貌不扬而不尊重你呢?你又怎么会不受大家的欢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