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大学生常见的品德心理障碍
2025年08月10日
9.2 大学生常见的品德心理障碍
相关研究认为,理想的道德人格是个体以现实为依据,确定并追求的道德人格发展目标,即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道德的人。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因而大学生追求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道德人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同时,大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追求中既包含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也包含中华民族独有的特性。同时,大学生追求的理想道德人格与国家提倡的德育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一致,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客观实际,如关注自我的倾向和相对淡漠的奉献意识。一些普遍认可的理想道德人格特质可构成道德人格教育的基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会成为个体人格成长的动力因素,个体有使现实自我状态符合理想自我状态的动机,并通过以促进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努力达到理想自我的标准。[4]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功利之心较强、理想信念较为淡漠、道义行为较为缺失、诚信意识较为欠缺等。[5]尽管大学生曾受到了多年的道德教育,其道德品质水平普遍高于同龄的社会青年,但在大学生的品德心理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同题。如大学生道德认识上的矛盾、大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去克服它,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