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大学生心理的两面性与矛盾性
大学生心理的两面性指的是积极性与消极性都很突出。人的心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能在完整的意识活动中才能了解其真实面貌。由于大学生在身体成长与生理机能上正处于成熟的高峰时期,其旺盛的体力和生机就为充分发挥其心理活动的可能性提供了条件。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心态积极;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感情丰富、反应强烈;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智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需求迫切,出现大量新需要,渴望获得充分满足,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对友谊和爱情十分重视;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但是处于发展过渡期的大学生,虽然由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具有许多积极面,却往往就在这些积极面中也包含着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方面,易于导向某些消极的特征。他们容易滥用充沛的精力蛮干;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过分凭借想象与间接思维,容易导致脱离现实,坚持片面性结论,削弱进取心;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或误入歧途;人际关系方面,在开放、自由的交往中,容易走入歧途;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正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其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与矛盾。同时,由于他们又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着重认识外部世界,转而朝向内部认识自己。因而,他们经常强烈地意识到内心所发生的种种矛盾。这些内心矛盾主要有: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进入大学之后,在这个社会气氛很浓的环境中,大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渴望独立,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但由于他们又无法完全靠自己来处理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他们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所以,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却又事事依赖别人,这就使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由于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更富有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矛盾的,当理想受挫不能成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都是学习尖子、三好学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一般都树立了较高的理想。进入大学后,常常会发现现实并不是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如果长期陷入苦闷,不能排除困扰,就可能出现心理疾患。
(3)心理的闭锁性和寻求理解的矛盾。大学时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宜泄的对象,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这种心理特征上的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
(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大学时期,性生理已经成熟,而性心理正趋向成熟。可是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校园进行半封闭的学习,经济上不独立,他们的未来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性心理成熟落后于性生理成熟的现实,导致大学生会产生许多与性有关的心理矛盾。而他们对这类矛盾,往往极其敏感和多虑,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与成熟有着重要影响。
(5)情绪与理智的矛盾。这是大学生心理矛盾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从生理角度看,青春期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尚不平衡,往往兴奋占有优势。从心理角度看,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地、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与不安。从社会角度看,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对大学生的情绪有很大影响。在多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大学生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加上青春期情绪丰富而不稳定的特点,因而,各种矛盾冲突都可能在情绪矛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
总之,大学时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所有这些矛盾并非偶然,而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迅速走向成熟与尚未完全真正成熟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