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
2025年08月10日
第10章 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
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淘汰了大量的传统就业岗位,消解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无数的新兴职业和发展机会,使得职业决策变得更加困难。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决策困难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决策困难将导致学业倦怠或学业失败、适应性障碍、情绪低落、焦虑、低自尊,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工作业绩和生活满意度。[1]求职难、择业难,这是当代大学生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所在专业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导致有些学生求职受挫而一蹶不振,陷入失望、焦虑的情境之中。[2]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认识,缺乏自身心理素质锻炼,在择业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和压力,产生自卑与焦虑、攀比与嫉妒、虚荣与冷漠等心理问题。如何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具有功利、从众、求稳和求全等心理,这些心理产生来自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家庭和个人等因素。加之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差别较大,社会提供择业渠道不通畅,供需信息难以契合,用人单位歧视观念和经验主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政府就业服务职能的缺位等问题,都造成许多择业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