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的价值性
德鲁克认为,每一家企业都拥有各类掌握不同技能和知识的员工,他们从事着各种互不相同的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需要员工互相交流和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得以完成。这种责任感与自我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有效的自我管理会促进管理者主动承担责任,无效的自我管理则很有可能使其推卸责任。由此可知,自由选择与责任担当是密切联系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我管理一方面表现为人发挥自由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人之为人的主体价值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一,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主体价值得到实现,自我管理是这一时代主体的根本存在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自我管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人们享有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一自主性使我们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主选择、自我控制以及自我调节,从而更好地成为自然、社会与自身的主人,更好地发挥个人自主性。然而,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在享受自由与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人的社会性超越了低等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得人有责任感、情义和使命。”[37]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这是建立在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和谐进步基础之上的。从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我们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就是每个人在活动、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罗姆说:“人只有充分表现了自己,当他充分利用了他自己的能量时,人才会生存。如果他不这样做,如果他的生活只是由占有和使用而不是由生存构成,那么,他就是退化的;他变成了一件东西;他的生命就无意义了。”[38] 没有个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个人被封闭在一定的条条框框里,就永远是自在的存在物,而不可能成为自为的存在物。只有自为的存在物才能在不断的创造性的过程中,总结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每个人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个人能力的过程,最终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第三,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社会学角度看,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需要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从上可知,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的探讨主要从宏观领域展开,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和谐社会的实现除宏观领域外,也离不开微观机制的研究,或者说,和谐社会就存在于个人自我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统一中。这两种管理缺少任一个,和谐社会都无法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对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自我管理的社会价值不只体现在对各领域的促进上,还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的整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