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都将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将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端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为了使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根据1996年我国实施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专业学位是指具有专门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对专业学位内涵做了进一步阐述:“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式,其兴起与发展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正当回应,也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1984年,教育部研究生司转发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的通知,在工学硕士生中招收工学硕士(工程类型)学位研究生,或称工程硕士生,并提出在合适时机设置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决定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2017年,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2018年,我国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达到近58%。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3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相应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质量保障体系还不能完全跟上,随着招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位标准、培养目标定位、学科类型结构等方面还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考核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衔接不够紧密,文化培育和学风建设亟待加强,社会声誉也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为此,加快建立、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战线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把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作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之一。同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深化和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承担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高校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重点围绕高校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质量保障体系构架、政府监控与指导、高校自律与自评、社会介入与问责以及案例研究等5方面开展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本书正是以上述课题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而形成的。为加强实践性,特别收录了国内部分高校在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成果以及重庆市高校承担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部分实践案例。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有:重庆大学方祯云、郑小林、王平、向诚、禤莉明、马朝晖、张云怀、刘京诚、冯斌、王东红、周孝玲、冯佳文、居凌桢、张莹、郭瑜、何仁斌、陈大勇、杨华、李彦、张国宾、周斌;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陈渝、杨琴、崔家能、赵娟;重庆师范大学郝明君;西南政法大学闫恩晓。此外,重庆大学陈礼、刘星、张海潮等研究生及彭云静、王永红等参与了本书文稿的整理。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高校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资助。本书的完稿得到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西南大学研究生院、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谨向有关专家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构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课题组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