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举措

一、构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举措

1.明确培养目标是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前提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给予科学的定位,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办学理念,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前提和保障。

img

图7-1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层次、四维度、全覆盖”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1)同一层次,不同类型

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这一定位的深刻认识,天津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中秉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无论是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还是制定各项政策,都同等对待,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定位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在素质教育的大平台上强化“应用型”特征,明确提出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定位于技术创新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2.提高生源质量是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客观前提

良好的生源始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新鲜事物,要尽可能地通过改善生源质量,提高培养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进而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1)实施平等的奖助体系

天津大学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出发,贯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将2007年开始实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应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把所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现行研究生奖助体系中,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执行相同标准。一方面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在校学习的平等感和自信心。

(2)多种举措提高生源质量

在实施平等的奖助体系基础上,天津大学还大胆创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一是举办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通过组织讲座、报告、竞赛、讨论、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让营员(营员指的是参加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的人员)近距离感受天津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同时,合格的营员报考天津大学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学校连续两届的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影响力大、辐射面广、成效显著,有效地宣传了天津大学,明显提高了生源质量。二是进一步优化接收外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免生流程,提高接收效率和成功率,使推免生人数显著增加。例如,2012年,学校接受来自重点高校的推免生较2011年实现成倍增长。2012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数较2011年增长近55%,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增长了70%。

3.完善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是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其特殊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培养要求。但同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同样需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同样需要经历研究生培养各个基本环节的训练和熏陶,所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和创新,使之指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样,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要求和程序,提高培养过程质量是构建系统严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

(1)修订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修订中,不仅突出了各工程领域培养特点,更增加了“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在课程体系更新中,实行有选择的分类教学和培养。即对一部分能比较明显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差别的课程实行分类教学,对一些相对来说差别不大的课程则实行同堂授课。比如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单独开设工程数学基础、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知识产权等课程,而对于现代管理学等课程实行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起教学。这样有选择地分类教学既解决了教学资源限制的困扰,也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此外,积极鼓励教师结合天津大学多年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经验,编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用教材,在教材编写上更加注重突出工程实践的内容和特色。

(2)实施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开展研究生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推动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以自主开发的研究生教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尝试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研究生开放课程,引导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不仅推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从开课前的签订教学任务书、教学计划备案,到教学期间的管理部门抽查上课情况、督导组随堂听课,考试期间的管理部门巡视,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教师自我总结、考核分析、研究生网上评价、督导组反馈教学建议等一整套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选聘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导师资源,甄选具有工程实践的导师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遴选一批优秀的企业界的专家作为学校的研究生独立指导教师,发挥企业界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4)构建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在全国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指导框架下,建立了不同于学术型的学位论文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了专业学位以项目获奖、产品设计、专利申请、实践报告等成果替代学术型小论文的“替代机制”,更加突出了应用型的特点。

(5)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规范

把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贯穿于培养过程之中。在举办学风建设选讲报告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开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提供了文件、新闻报道、讲座视频、案例选登、自检测验等学习资源,开辟了全新的自主学习渠道,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突出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特征。因此,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们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可以体现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和实验中,更多地需要深入工程和生产实践中,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成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天津大学利用多年来开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所积累的良好声誉和合作关系,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建设中,不仅重建设,更强化管理。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不定期深入重点实践教学基地调研,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力求使实践基地真正建设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自主创新、提高能力的平台。

2011年,学校又下拨专款用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组织申报、反复论证,最终确定13个学院的15个实践教学基地项目作为首批重点资助建设对象,并对立项资助的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检查、验收和挂牌活动。这些工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学校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