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践基地建设

四、实践基地建设

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这是因为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经验缺乏,而专业实践环节是研究生补充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毕竟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先导,没有亲身感受和体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势必会大打折扣。另外。专业实践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的主要渠道。因此可以说,抓好专业实践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72]

为此,各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到校外专业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实践基地单位提供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和一些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研究生带着这些问题到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与社会实际部门或单位的产学研相结合。校外实践基地是各培养单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一般是依托大中型企业,联合建设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大中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备,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能力较强,也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不仅对高层次人才有更大的需求,也有能力为研究生提供培养实践所需场地、设备和资料。例如,北京交通大学选择技术密集型行业骨干企业——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排头企业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轨道交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及技术装备等是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础。基于双方已建立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公司与学校的众多合作项目以及公司健全的科研体系和良好的研究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保障。常年滚动、多层次、大批量,且工程实践性强、理论水平要求高的科技研发项目切合工程硕士培养要求,能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并迅速进入角色。公司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现场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公司丰富的高水平技术人力资源,能很好满足学校遴选企业导师的要求,为联合指导工程硕士提供了有效保障。[73]

(2)到校内专业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校内实践基地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为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提供前期必备的实践技能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校外实践基地的专业实践要求;另一方面,校内实践基地也可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基地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例如,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建筑学硕士的校内实践基地——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接纳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参与完成工程实践多项,并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重庆市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等多个奖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到与导师有横向合作课题的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导师与实践单位存在着横向课题的合作关系,研究生通过专业实践,进一步了解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既能提升科研能力又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自荐到校外开展专业实践

该方式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能动性,并可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就业联系起来,但也易产生“放羊”等问题,影响专业实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