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取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内含学术性的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围绕“职业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形成职业要求所需的知识系统,体现知识的再创新价值,学习成果突出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66]为此,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针对专业学位的特点,采取不同举措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
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课程为例[67]:该课程定位于应用型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重视实践和应用,通过教学实验加深理解,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36学时的教学计划安排了18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12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和6学时的案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知识、实践和案例展开,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应的实践知识及经验学习相统一,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结合到今后的专业实践中去,达到了既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又锻炼和提高应用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授课教师队伍是按照双师型构建: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有学术造诣,又有工程背景的双元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邀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基础理论和一定指导能力的各职业部门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案例与研讨教学。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启发式讲解的方式;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强调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等;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准备实验数据,如何进行实验测试,如何对实验结果做出量化评价。案例教学内容则主要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课程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课程结束后采用“课堂测试+文献检索与阅读+课程研讨+实验考核”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而首都师范大学石长地等在《以课程学习为依托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一文中提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践性与务实性特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以与该课程相关的科研成果或相关作品代替考试。通过这样的考核获得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思考与提升,也获得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68]。
又如,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为打造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针对性提升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于2017年启动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品牌课程建设工作。要求课程建设紧密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技能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重点培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技术应用、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职业胜任、职业发展等能力及素养。课程建设要紧密依托行(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邀请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同堂授课,校企联建、打造高质量实践教学品牌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及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思维的训练;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实践(现场)教学、问题导向式、项目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重视案例研究、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依托开展的场地、设施配套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分技术前沿类、实践实训类、平台共享类(研究方法和工具类、职业素养类、创新创业类,三选一)等三种类型,并为各类课程确定了主要能力及素养培养目标、针对性配套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为每门课程资助20万元建设经费,分别在课程立项、中期考核及终期评估与验收通过后下拨[69]。
南开大学在各学院(中心)专业学位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连续几年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案例项目立项工作。由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突出专业学位特点、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发挥学校优势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及教学案例。该校课程建设强调整体性和规范性,要求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建设,对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或讲义)、案例库、参考书目、作业及考核办法、实习(实践)方式等在内的内容和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突出专业性,满足学生和相关实践领域的需求,课程教学方法应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特色。通过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讲授及小组讨论式学习,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应符合典型性、客观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案例应结合教学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或领域内重点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成果应该能够在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运用,并可在相关专业范围内共享;案例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特点,反映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需求,对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案例素材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研究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实践。[70]
天津大学自2015年起对硕士生分类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重点开展行业职业类和案例教学类两类课程的建设。首批共有15门行业职业类课程和12门案例教学类课程获得立项资助并于2016年验收。截至2016年,该校已有3门研究生课程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名单,22 门课程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点自建项目”目录。[71]
值得一提的是,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从2006年至2017年共规划出版了专业核心教材62本、公共课教材15本,建立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公共平台,提供近百门在线课程,并重点组织开展了工程伦理课程的教材编写、师资培训以及在线课程推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