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动力,重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内生性保障机制

第一节 以改革为动力,重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内生性保障机制

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主动性、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鼓励开展联合培养等方面实施改革。

时隔6年之后的2019年1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同样提出要“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这当中,“导向”“重点”“途径”3个词没变。这一方面表明,这3个词涉及的内容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区分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点,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也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还在路上,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改革动力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大,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改革还不尽如人意,还需在“导向”“重点”“途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以改革为动力,系统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