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就业指导规划,提升就业与发展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明确的职业导向,其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体现为就业质量与就业后的发展质量。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机制下,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规划帮助,是提升学生就业与发展质量,从而间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美国许多高校都将就业指导训练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提供模拟面试等专题训练[40]。
首先,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缺乏职业规划是我国研究生的普遍现象。根据2014年重庆大学研究生就业和发展质量调查报告,仅有17.7%的重庆大学研究生在校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由于缺乏职业规划,许多学生或漫无目的地从事无意义的兼职工作,或随波逐流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资格考试等,既对今后职业发展毫无益处,又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要以必修形式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和系列讲座报告等,提升研究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身职业发展问题,了解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尤其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将职业规划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全过程。要引进职业测评机制,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找到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发展道路。要建立职业导师制度,通过职业规划、专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一比一指导。专业学位职业导师应以行业实际从业人员为主。
其次,要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学校要充分利用与行业实践部门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通过有组织的联合培养实践活动增进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联系,提高学生就业概率。要与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人才,将企业建设成为学校稳定的人才输送基地。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发展质量。与初次就业相比,发展质量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真实水平。要提升学生发展质量,就必须将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核心。知识可以过时,而素质与能力将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