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PDCA循环

四、PDCA循环[26][27]

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专家休哈特提出PDS(Plan Do See)概念后由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论的经典理论之一。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纠正。以上4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运转的动态过程(图1-2)。它作为一种循环上升法,在对质量管理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img

图1-2 PDCA循环

PDCA循环理论的4个环节又细分为8个步骤。[28]

第一环节,计划部分(P)。该环节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等。

该环节细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

第二步,分析影响质量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步,找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对策,拟订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方案并预计效果。

第二环节,执行部分(D)。通过具体的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该环节包括一个步骤。

第五步,执行对策,实施计划并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需要通力合作,跟踪实施对策计划,不断完善和优化事前制订的对策,保证计划顺利运行。

第三环节,检查部分(C)。该环节旨在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根据之前步骤得到的效果找出问题。

该环节包括一个步骤。

第六步,检查效果,寻找问题。应用相应的绩效测量系统对改进后的绩效进行测量,使用同一种图表将对策实施前后的绩效进行比较,并与目标值比较,以验证、确认改进的效果。

第四环节,纠正部分(A)。该环节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将成功经验标准化,同时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将本次循环出现的没有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循环中去等待解决。

该环节包括两个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对于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将其标准化,正式纳入相关的标准,就新制订的标准开展培训并严格执行新标准。

第八步,总结并提出本次循环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中去解决,同时为下一阶段制订计划提供资料。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它具有如下特点:[29]

一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环环相扣。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将整个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系统。它不仅适用于系统项目,也适应于组织内的各级部门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组织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组织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

二是不断循环,不断改进、提高。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订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逐级循环,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一个循环上升过程、一个持续质量改进过程。

三是A是关键,P是重点,首尾相连不断循环运转。

PDCA循环的本质是基于反馈控制的系统方法论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特别适用于具体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