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业(企业)

五、行业(企业

行业参与质量保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如果行业对所在行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认同,则该专业学位教育是失败的。同时,行业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企业、行业参与专业研究生培养及质量保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内涵所决定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大特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及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对接融合,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企业与行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有介入培养过程(特别是提供实践条件)、培养质量评价和行业认证3个方面。

1.介入培养过程

几乎所有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都有行业、企业以不同方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最为普遍的形式是派出兼职教师、兼职导师及提供研究生实习实践场地。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的知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工作岗位中去。这种方式很好地鼓励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上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教学。其中,校外导师很多就是一些企业的中高层或者工作一线上的领导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较强,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后更好地解决问题。企业在外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还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持作用,那便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支持和就业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多企业与高校直接签署就业协议,约定通过本企业实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签订协议,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里工作,这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和生活问题。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在研究生一入学即可选择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在校期间就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与技术研发项目,校企双方会提供带薪的“助教”“助工”“助研”等岗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岗位角色,使研究生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而不只是当个实习生。

企业介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理想形式是联合培养、全程参与。例如,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与东华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中,实施“三全程”的全过程介入式培养,企业全程参与顶层设计,全程参与实践项目,全程参与培养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从某种角度上讲,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仅提高了研究生质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例如,上海电气集团为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认为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国际化的金融、物流和现代化服务产业人才队伍。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可以培养成为部分集团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物和产业领军人物。为此,上海电气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完善上海电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体系,加强派出去、请进来、联合培养3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研究生工作室,重点开展部分行业的产学研合作等举措,实质性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46]。

2.培养质量评价

企业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评价情况总的来说是不理想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校的“客户”,是学生的“雇主”。企业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应有较大的发言权。从质量管理学角度,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和职业目标,使企业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教育满足国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企业的评价甚至可以说是衡量高校培养质量的“金标准”。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就应由企业说了算,企业才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评判者。但是,目前企业主要是通过毕业研究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来得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是被动进行的,即由各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获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可以说,这离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评价还差得远,但毕竟是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仅就这一点,多数高校还不是十分重视,并未视为必需的,也未形成良好的持续反馈改进机制。理想的状态应是企业真正全程参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这样才能及时、全面地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在参与过程中也可以明确有哪些职业技能和素质学校可以加强,哪些可以在学校培养,从而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校企协同发展机制。

3.行业认证

开展行业认证,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任职资格衔接的有效路径,也是企业通过行业全程介入专业学位研究质量保障的可取之道。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较快,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7]。本书将行业协会从社会组织中单列出来,是为凸显行业及行业协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是联系企业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桥梁与纽带。专业学位作为一种职业导向性的学位类型,特别需要来自行业、企业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价。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者达到从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这使得行业协会通过职业资格认证(面向个体的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质量认证(面向培养单位的质量认证)等方式介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必然,也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等,以职业资格认证为纽带,构成了相互关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因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48]。

例如,中国设备监理协会于2010年与原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现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签署了开展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与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对接的合作框架协议。获得资质认可培养单位的学生获得工程硕士(设备监理)学位后,符合条件者即可申请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而且无须参加培训考核部分,只需参加面试,面试可与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进行。这标志着获得培养资质的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以教育和行业共同认证的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49]是年,太原科技大学等16所高校成为首批获得工程硕士(设备监理)培养资质的高校,在动力工程领域、控制领域、机械领域、化学工程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等招收培养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说明的是,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主要在非全日制(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展,且真正开展的学校及获得任职资格的学生还较少,如何扩大受益面并将其推广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总体来看,在我国,行业协会与高校合作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尝试,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还需行业协会、教指委及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