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招生质量,统筹考虑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一、重视招生质量,统筹考虑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5年10月获批成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机制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均取得了进展。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突出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实行招生计划与指标分配管理,将培养质量与招生计划统筹考虑,通过招生计划的调控,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1.招生计划与指标分配管理

2016年重新修订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调整各类型研究生招生比例,增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综合考虑科研经费、校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培养条件(数量、质量)、实践成果、学位论文质量等因素,确定学院(研究院)招生指标的分配(表7-11、表7-12)。

表7-11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基础计算指标分配体系

img

表7-12 专业型硕士师资队伍指标

img

2.初试命题与核查

硕士生入学考试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应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条件。学校要求专业学位硕士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要与学术型硕士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命题小组组成遵照以下原则:

①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且近期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②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副高职称,并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经验。

③必须由3名及以上人员组成,且不可来源于同一课题组,成员之间不存在师生关系。

④命题小组成员连续命题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学院(研究院)必须重新安排命题成员。

每位命题人员只能参加一门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有亲属报考本校硕士生的人员不得参加其亲属所报考专业各科试题的命题和审题工作;命题小组组长及成员必须签订并遵守“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命题保密承诺书”,做到身份保密、试题保密。

为了保障命题质量,每年考试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试题进行连续3年试题重复率核查,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确保命题质量。

3.复试录取

自2016年起,学校细化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对各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的组成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学院(研究院、二级单位)按学科专业、专业领域和专项政策计划分别成立若干个学科复试小组和专项政策计划复试小组,每个学科复试小组和专项政策计划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小组的组成,原则上应有不少于2人来自企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各学院在专业学位复试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学位复试小组成员由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老师和1名现场兼职导师组成。

(2)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专业学位复试小组由校内导师和两名校外专家共同组成。

(3)化学工程学院

复试小组成员由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组成,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小组应有不少于1名校外兼职导师(企业工作站技术人员),每个面试小组不得少于5人。

(4)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安全工程学科、热能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小组由校内导师和2个校外专家共同组成。附加分原则和依据(部分):以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者,加2分;以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二等奖或三等奖者加1分。

(5)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复试小组由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专家共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