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的建设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的建设

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按体系与外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性体系、封闭性体系和孤立性体系3类。因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应指培养要素和培养要素间相互关系与作用的总和,其中主要的培养要素包括培养组织、师资队伍、培养平台。这些要素相互关系与作用,按设定任务目标运行,并达到,必然需要相应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按功能主要分为招生录取、培养与学位授予和就业指导3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各个系统要按设定任务目标运行,必然需要相应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

1.多组织目标整合平衡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日趋成熟的研究生教育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应是包括政府部门,高校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企业,行业和社会团体等多组织共同参与完成的一个系统,各组织均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为驱动力,自觉投入培养体系中,并向其他组织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但多组织目标同时实现不可避免存在利益(目标)冲突。因此,学校在实现自身组织目标时,要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分析其他组织利益(目标)关系,并将多个组织目标有机整合,在实现整合目标过程中保障各组织有更大利益,才能引导多组织目标体系按设定秩序运行,建立一种多组织自主合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符合共同利益的专业学位培养机制。

2.社会化开放性营运机制

过去以政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主体,以高校为主的高度集中的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企业(行业)在培养体系中主体地位的缺失,难以有效实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雇主”的缺失,缺乏发言权,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挫伤了社会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受到限制,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品”也难以“适销对路”。因此,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教育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各组织全方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动态和开放的共同体,消除高校与社会因体制性差异导致合作双方在展开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面临障碍。形成内外互动的办学机制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3.资源投入与动态分配调节机制

组织引入市场机制,实施资源分配动态调节,不但高效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并在高校内部各学院间形成竞争状态,实现内部资源配置和外部需求协调统一,从而调动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内动力,使其朝组织期望的目标发展。

4.激励与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包括充分调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并实施有效的质量问责。重点是要充分激励高校内部组织各相关方和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科学的运行机制必须是激励与约束并存,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体系内各方的积极性。通过约束机制强化体系内各方的自律行为,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