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及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互联网+会计”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系统设计,整体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互联网+会计”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从招生、培养、学位到就业等环节实施MPAcc 教育综合改革。限于篇幅关系,下面只简要介绍招生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内容。
1.在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方面
数据和流程是“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的两大基础信息技术能力。在招生环节需要保证入学生源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了给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学和统计等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契机,需要建立分类考核和分类选拔机制。
为此,学校自2017年起,在复试中针对数据和流程能力设置两类专业综合考查笔试方案,分别重点加强对数据库技术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考查。
数据库技术科目主要考查实体联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等知识,及其基于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数据分析能力。会计信息化科目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数据处理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财务处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及其基于流程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互联网+会计”的改革理念,学校建立了覆盖基础技术、方法和工具类课程(A类)、信息化应用类课程(B类)和信息化能力实习实践(C类)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体系(图7-6)。
图7-6 基于“互联网+会计”的课程体系设计
A类课程重点基于数据库、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B类课程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审计、税务和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应用。C类课程主要是基于ERP软件、金税三期、大数据审计软件的实习实践,培养信息化应用能力。
基于“互联网+会计”核心能力的构建,在iCFO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培养能够运用数据库技术、流程分析能力、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Excel VBA财务建模与连接数据库在会计中的融合应用中进行软件开发,能够利用Python语言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会计核算智能化处理、管理会计分析与挖掘、财务预警与决策分析,能够基于云会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运营和建设实施,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从税务局“金税三期”的角度去建立以信息驱动的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能力。
而iCPA培养方向重点培养能够运用数据库技术、Python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Excel VBA等技术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能够运用Microsoft Visual C#语言和MySQL、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审计软件开发去改进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能够基于云会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云会计平台的内部审计和IT审计,能够应对金融和税务领域的IT审计。
3.基于ADDIE模型的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设计举例[15]
目前有关“互联网+会计”课程教学的文献大多数是从发展路径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展开,而涉及云会计和财务共享等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却相对较少。为此,基于ADDIE模型,以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为首位,突出反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5个阶段。其中,分析、设计是前提需要,开发、实施是核心要素,评价是总结保证,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以分析阶段为例,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求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以及资源条件分析。
(1)学生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责逐渐从财务会计趋向于管理会计,更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以及对企业的风控管理和战略规划。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由传统会计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转型,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分析决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有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了解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操作实务,熟悉大数据、云会计、RPA、人工智能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应用,并能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部署提供财务信息支撑。
(2)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是以学生的会计知识、专业背景、信息素养、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架构等为基础,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内容。MPAcc学生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知识有较强的学习吸收能力,但缺少实践经验与管理能力。因此,该课程从各大集团企业经营实践中提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和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主选择财务共享相关案例进行剖析,再根据课程进度逐个讲解与互评,充分了解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内部审计、集团管控、IT 审计、社会审计的关系,学生与教师间再交流思想观点和不同见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保持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
(3)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根据学习需求分析结果来制订。该课程重点讨论并介绍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支持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分析,如何帮助企业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创新并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4)资源条件分析
根据生态学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基于跨组织协同下多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似性,构建以MPAcc学生、授课教师、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等为核心主体,以学校、实践基地协同支持下的知识获取、融合、反馈为核心要素的多主体跨系统协同创新发展的生态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主体间交流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知识效用叠加升华,从而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在了解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后再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和教学序列等。设计完成后就进入了教学的核心开发阶段,依据财务共享的发展、建设流程、运营优化等方面知识讲解与实践进行教学开发准备。在教学实施阶段,理论部分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讲解与专题汇报开展,实践部分教学结合沙盘模拟训练开展。最后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每个部分占不同的权重,根据不同的表现与计分方式统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