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位委员会、省级教育厅(教育委员会)
相对于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是针对全国某一种专业学位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而言,省级学位委员会则是针对某一区域(省或直辖市)内所属的所有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研究院(所)开展质量保障活动。前者主要是从学术指导角度开展工作(或者说是学术把关,属专业性质),后者主要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开展工作(即行政把关,属综合性质)。二者之间形成互补关系,并成为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方面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1978年我国恢复中断多年的研究生教育,与当时的计划体制相适应,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中央政府和培养单位两级集中管理的体制。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做出关于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建立省一级学位领导机构的决定。1991年,江苏、四川等6个省市建立省级学位委员会。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省级学位委员会建设的几点意见》[34],确定了省级学位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开始将部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省级政府。自此,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地方(省)、学校三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构架。对高校而言,国家、地方这两级属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属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因此,也有学者提出国家一级、省一级学位委员会,再加上学位授予单位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构成我国“2+1”模式的学位管理体系,从内涵和形式上将政府学位监督、管理与学校(培养单位)的自主自律区分开来。[35]
省级学位委员会从行政上,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本地区学位工作的非常设机构,受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从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政策和授权开展工作。各省级学位委员会针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对本地区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以选优评估的方式开展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指导本地区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检查与监督;健全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多个环节的管理;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监控等。[36]多年来,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保障和促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例如,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服务需求引领改革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和统筹兼顾,坚持整体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举措,着力推进6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一是培养规格行业化,成立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合作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订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三个共同”举措;二是知识能力复合化,引导上海各相关高校不断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市级和校级案例库的开发力度,先后开展了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案例库建设;三是实习实践制度化,截至2014年,累计投入经费1.18亿元,建成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259个,覆盖全市所有专业学位培养高校和专业学位类别,并初步形成了市、校、院三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体系;四是导师队伍双师化,积极推动高校与行业对接,吸引行业专家“走进来”,构建由校内导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指导体系;五是考核评价系统化,先后组织研制了36种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建立了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六是人才培养国际化,采取多种手段,推动上海高校开展专业学位中外合作办学,至2014年,专业学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已达22项。[37]
又例如,江苏省于2015年10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后,召开全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视频会议,围绕办学管理体制、分类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建设、国际联合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部署江苏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并与省内34所高校签订了40项《改革任务书》。[38]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展示、交流了江苏高校积极探索改革方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校外平台、国际联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初步形成不同专业领域、各具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突出职业需求导向,系统设计并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在改革教学方式方面,大幅压缩传统授课方式比例,加强新教育技术运用,推进案例教学;在优化导师队伍方面,改革导师选聘方法,邀请各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担任高校产业教授、客座教授,参与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搭建校外平台方面,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引导研究生融入科研实践;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药科大学与悦康药业(美国)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药学硕士海外实践基地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海外实践教学机会。[39]此外,为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江苏省启动了2017年度“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包括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评选、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及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七大类项目。上述项目均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及质量保障。
再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自1999年起启动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专项,并制订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要求优质课程建设取得资源成果,须对全市各高校研究生免费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优质课程的建设资助期为两年,市属高校的优质课程建设经费,市级财政按每门2万元/年划拨。非市属高校的优质课程建设经费,市级财政按每门1万元/年划拨,所在单位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提供配套建设经费。2011年,启动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分为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3类(其中重大项目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自设立以来到2017年,7年累计批准立项958项。重庆市教委在政策导向上特别鼓励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研究,以2017年批准立项的研究生教改项目为例,直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的项目占重大项目的80%(表2-3)。
表2-3 重庆市2017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名单(重大项目部分)
综上,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学位管理体系中处于“上行下达”的关键位置,具有承续性、协调性、监控性及推动性功能[40],在推进地属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了其行政统筹、资源调配与监督管理的优势,对构建区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体推进所辖区域内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