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与方法及各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内容(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64]。培养方案体现了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和学位标准,是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的纲领性、法规性文件。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是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适应性、完备性及可操作性等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
有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为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制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或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各培养单位均依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各校实际制订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涂小凤在对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12所高校(包括部属、省属及省属综合性三类培养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育(数学)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后表明,各院校培养目标均以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依据而制订,部分学校还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细化学校的培养要求。[65]
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也是区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定位的主要特征。以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商管理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年版)为例(表2-8),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上已形成各自明显的特征。
表2-8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比较(2013年版)
续表
从表2-8可看出,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与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BA)在培养目标及要求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分与侧重,体现了相应学位类别的培养特点。该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良好知识结构、较强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工商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敏锐地发现工商管理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新问题,并具备较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或从事相关领域的管理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潜质和知识储备。而MBA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旨在培养创新型、负责任、懂国情、国际化的西部业界领袖。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宽广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应变、判断、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且有处理外事事务及一般对外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