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社会第三方
社会组织和公众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监督评估的作用。社会组织和公众有社会舆论的权利,恰恰是这种权利可以更好地开展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工作,间接地督促高校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项目;二是参与到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积极地与教育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是发挥好架构政府和高校沟通的渠道作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四是问责作用。社会组织及公众有权监督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专业学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质疑,并可以向政府及高校相关部门问责;五是有利于为高校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增加监控的透明度。社会组织和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和赞赏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社会团体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50]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社会团体主要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等。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高教学会和一些行业学会、协会也部分参与相关活动。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5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于1994年7月,是由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教育部、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截至2016年,该学会共有理事单位252个,其中常务理事单位85个。理事会成员有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有单位会员595个,个人会员823个,高级个人会员80个。学会现有45个分支机构,包括:文理科工作委员会、工科工作委员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地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等6个工作委员会;信息管理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德育委员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以及35个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该学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与质量管理方面形成了具有学会特色与优势的,以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为横向结构,其他专门委员会及工作委员会为纵向结构的矩阵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与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学会内部刊物《会讯》《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期刊(电子版)以及《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刊(CSSCI收录期刊),传播、交流研究生教育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学会从2012年开始编写、出版分年度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汇聚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研究生教育研究现状、启示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促进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学会自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学术年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单位紧密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广大会员单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研究构建了有效的平台。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解放思想和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设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从2014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奖励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学会于2014年开展了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共评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其中直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关的奖项有17项(表2-5),占整个奖项的41%,对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表2-5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部分获奖项目
续表
和全国性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样,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是由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组成的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并受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省级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团组织体系中,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方学术组织,在促进地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成立于1994年的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是陕西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要职能为:研究、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学位授予等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促进本地区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总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地区的学术交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专题调查、评估等任务;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训班;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咨询活动;开展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筹集研究生教育基金等。又如,上海研究生教育学会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配合上海市高校开展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2)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52]
1999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全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Graduate Schools,ACGS)成立,并于26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成立大会和首届联席会会议。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之时,由全国33所研究生院一致建议而成立,目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单位共有57所研究生院。联席会接受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其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等进行研讨,研究探讨加强研究生院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使研究生教育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的新思路和办法,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以利于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探索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院的路子,不断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益,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及国际声誉,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加完善。
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并根据需要召开专门会议。每次会议均有专门议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同样是联席会的重要主题之一。例如,2012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年会,会议主题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全球化视野下的职业需求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重庆召开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3年年会讨论的主题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下的高校奖助体系变化及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2016年,院长联席会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经教育部批准进行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12所试点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围绕着专业学位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组织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是联席会的一项重要而有特色的工作。自2009年举办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首届国际论坛(西安)以来,已举办了3届国际论坛。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英国研究生教育协会、欧洲大学联盟的博士教育委员会及境外大学校长等曾到会做报告。同时联席会还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国外召开的国际研究生教育论坛,对推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跟国际的深度沟通、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研《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是联席会的又一项有影响的特色工作。自2009年开始,联席会秘书处组织联席会成员单位编研《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该年度报告丛书以联席会57所研究生院学校为调研对象且均参与编研,关注现实问题,注重调查研究是其主要特点。该报告秉承“动态反映成就、系统总结经验、深入探讨热点”的宗旨和原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如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010年年度报告),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格研究”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现状研究”(2012年年度报告)等。
2.第三方评价机构、媒体及公众
除了以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主体外,第三方评价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媒体及公众对研究生教育的认可和评价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社会第三方通常和政府、高校没有直接利益相关性,立场一般客观中立,能够从机制上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53]
第三方评估可以由具有较强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民间评估机构来进行,也可以由行业协会等来组织开展。目前具备专业化水平的教育评估机构数量较少,国内只有少数机构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如发布“大学排行榜”的深圳网大有限公司、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校友会,致力于对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跟踪评估的麦可思数据公司等。
例如,麦可思数据公司通过对重庆大学2013届毕业研究生调查分析指出:重庆大学硕士毕业生对导师和教育的满意度均较高,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对工作的满足程度相对较低,研究生培养中主要缺乏充足的课题、实践实习机会,其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在校研究生参加校外学术会议的频率较低,建议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丰富硕士培养环节和在校学术经历(图2-3)。[54]
图2-3 重庆大学2013 届硕士毕业生认为硕士培养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布[55]
媒体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保障的一个主体,在于其传播性和舆论性,往往通过调查报道在社会、公众之间产生最直接的和最广泛的影响。特点是没有第三方委托的非营利性行为,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公共服务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类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普遍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入人们视野。他们的外部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教育信息进行调查,筛选有用信息加以收集整理,然后以文字、声音或视频的形式报道出来,偶尔也会预测发展趋势,引起人们广泛评论和引发社会高度重视。人们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途径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评价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以此达到监督和保障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通常情况下,媒体一般不会直接参与高等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工作,而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对高校相关政策和工作加以客观宣传报道,即侧重于声誉评估。这就是说,如果院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或有不合理的政策,媒体的报道很容易引发公众舆论,进而对教育单位达到施压的效果,督促他们改进完善;相反,如果是做得好的或者有创意、有发光点的地方,媒体则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引起社会的关注,赢得公众的赞赏。较为典型的事例是,2013年2月,中国青年报刊发记者李剑平《部分985高校工程博士招生收费说一套做一套》的文稿[56],反映“部分兄弟院校的工程博士收费达到6位数字,与MBA,EMBA学员的收费相当,且不享受奖学金。”此事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工程博士招生收费问题时表示:“工程博士试点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列入国家计划内的工程博士招生不得收取学费;违规收取学费的考点单位,要立即退还所有学费。”[57]此后,有关高校按教育部要求开展了清退违规收取工程博士学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