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卓越绩效准则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基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概念演化出一种新的概念“卓越绩效(Performance Excellence)”,即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卓越绩效是一种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一种将多种管理系统(管理孤岛)整合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卓越绩效虽源于质量管理,却超越了质量管理。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组织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
卓越绩效的理念由11项核心价值观构成: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视野。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准则,称为卓越绩效准则。该准则由一套源自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奖(Malcolm Baldrige,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评审标准构成,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7个方面。如图1-3所示,组织概述部分要求组织必须理解其竞争环境、组织关系和战略形势,以制订和实施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所有关键决策的基础;高层领导(方框1)识别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对当前和潜在的顾客的价值;关键的参与者制订战略(方框2)以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与期望(方框3);将策划的战略目标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获取正确的信息和完成客观的分析(方框4),以便掌握所策划活动的实际结果,或者探寻改进的机会;员工经过培训、教育和发展(方框5)从现有状况提升到与产品和服务需求匹配的知识和技能状况;过程管理(方框6)确保业绩有效和卓越,并符合顾客、市场和法规的需求与期望;经营结果(方框7)经测量和分析(方框4)确认是否达到既定的战略和计划,或为期望的结果而捕捉改进机会。
图1-3 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框架[31]
做好卓越绩效管理必须做到领导与员工的统一,业绩与态度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显然,卓越绩效是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是提高整体绩效能力,获得持续成功的方法。也可以说,卓越绩效是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因此,卓越绩效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标准,是一种成熟度标准,而不同于ISO 9000符合性标准,可用于评奖,更多用于组织自我评估,寻找改进机会,追求卓越。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它可以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中取得绩效,并持续改进其业绩,取得成功。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如何追求卓越,则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评价标准,企业据此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而迈向卓越。
以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为基础,美国于1987年设立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项覆盖制造业、服务业,1999年覆盖范围扩展至教育业、医疗卫生业,2006年扩张至非营利性组织。2001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成为第一个获得该项奖的高等学校,2002年,美国总统出席颁奖典礼并专门为斯托特分校授奖。[32]
2004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随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又颁布了新版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先后设立了全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也是在2004年,深圳市成为我国首个开展市长质量奖(地方质量奖)评审的城市。2012年,深圳市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教育类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