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业学位投入保障机制,奠定培养质量保障基础

二、建立专业学位投入保障机制,奠定培养质量保障基础

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尤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史较短,其课程、师资、实践基地等培养体系大都需要重新构建。因此,要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各高校必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稳定、持续和高额投入。[43]具体来说,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应加强投入。

1.调整招生结构,保障专业学位招生指标投入

2015年,全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从5万余人迅速增长到25万人,已经基本实现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招生比例1∶1的预期目标,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一方面,从我国研究生就业去向来看,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向高校或科研院所输送教学科研人才的历史任务,90%的硕士研究生直接就业于行业企业等实践部门,与当前50%的比例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学位点的数量也急剧增长,2009年以后新增的专业学位点与2009年前全国已有专业学位点的数量基本相当。同时,近年来,随着学生社会认同度的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专业学位考录比已经达到3∶1,接近甚至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并将继续升温。因此,总的来说,相较于社会人才需求,对于具体专业学位点特别是新增专业学位点来说,招生指标仍然紧缺。从教育部2014年启动的学位点合格评估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有限,致使部分专业学位点每年招收数为个位数,甚至停招,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培养工作,难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鉴于这一形式,除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增加招生指标外,高校一要加强对当前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类型变化趋势的认识,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继续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主动突破专业学位研究生50%的阶段性比例要求,确立与学校研究生就业去向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二要保障单个专业学位点的招生规模,形成人才培养规模优势,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三要从各专业学位点的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发展质量入手,建立招生指标动态调整与竞争机制,实现招生指标的最优配置。

2.拓展经费渠道,保障专业学位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教学经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造成“廉价教育”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还导致师资短缺,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人才。教学条件和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这两项保障不到位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之一。2014年,财政部、发改委与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尽管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样享受国家综合生均拨款,但一方面从国外成熟经验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本通常显著高于学术学位,因此,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也相应较高,而我国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基本与学术学位持平或略高,与办学成本相比还有一定的经费缺口;另一方面,由于受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史影响,部分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营利化”的不良倾向,存在不愿意投入、少投入的现象。为此,要转变意识观念,加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2015年,全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为1∶1,而从社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和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来看,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可能将继续提高,达到70%~90%。我国也提出,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要达到硕士研究生总招生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是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将是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战场,是未来各高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各高校应认清这一必然发展形势,积极拓展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对专业学位投入。要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师资队伍实践培养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以学术学位为主,虽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但缺乏行业从业实践经验,这是高校师资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瓶颈。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是对高校实践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高校应高度重视外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给予专项经费和制度保障。要加强实践培养环节投入。实践资源是高校传统薄弱环节,急需大量建设投入。要加强工程中心、实践教学中心等校内公共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要加大学科专业竞赛等校园实践活动投入,培育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实践创新氛围。要加强学生校外企业实践的管理、安全生活保障等方面投入,解除企业接纳学生实践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实践效果。

(1)确保经费足额直接投入

2014年,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取消了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双轨制”,仅按照就业办法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类型。所有学生同样交纳学费,并同时享受奖、助学金。

然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其培养特殊性,在学费上较学术学位更高。为了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高校应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学金的投入,同时专门针对专业学位设立相应的创新实践奖学金,以吸引优质生源的报考。

(2)加大实验设备等硬件投入

实践是培养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型的专业学位硕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实验设备的投入密切关系到实践效果,高校应结合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专业学位的培养与国内、国际最新行业发展方向接轨。

(3)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部分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的经费往往是合并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教学科研经费里面,没有专项拨款,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专项科研经费拨款”和“科学基金”,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对竞争性科研经费的资源垄断,真正扶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关联科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