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内容与改革思路
1.改革内容
基于会计专业的职业发展需求,面向MPAcc的招生、培养、学位和就业等核心环节,研究并探索招生分类考核和分类选拔机制,考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培养目标的“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构建策略,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会计”基础型和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基于原型软件系统模拟训练的课程ADDIE[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模型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考核设计,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平台驱动的实习实践方式,基于大数据智能化项目驱动的案例研究和学位论文协同机制,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驱动的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新路径,形成比较系统的能够适合不同类别、不同资源禀赋培养院校自主选择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思路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对低端会计核算工作的代替,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此,重庆理工大学将学校MPAcc 培养目标定位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条件,面向会计职业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信息化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多变的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备较强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互联网+会计”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改革的重点是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去解决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其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建立在“互联网+会计”应用、融合与重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在充分调研行业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置了iCFO(管理会计信息化)、iCPA(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财务3个培养方向。
iCFO方向和iCPA方向主要针对会计相关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设置,重点以培养大数据、云会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方面的应用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财务方向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学、统计等专业中计算机能力较突出的跨专业研究生设置,重点培养大数据、云会计、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 Process Automation)、区块链等技术与会计业务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在新兴行业和领域具备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设大数据智能财务、大数据智能审计、大数据智能税务等方面的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项目实践,实现MPAcc人才培养的创新驱动和结构重塑。以MPAcc学员为中心,关注学员体验,通过创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驱动各种资源的连接,完善师资团队,做好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开放生态,围绕“互联网+会计”对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要素进行培养目标和资源平台的协调和连接,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通过教学战略规划、实施、评价及维护机制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实施阶段,从而形成“互联网+会计”MPAcc 教育综合改革总体思路(图7-5)。
图7-5 “互联网+会计”MPAcc 教育综合改革总体思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