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简介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这本书是由.张子理,金宇主编创作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共有174章节
1
前 言
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局面是中国医学界独具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色之一,中西医结合工作及学...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方针 三、中西医结合主要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与西医和...
3
第一章 总论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体系。两者在基本理论、思维方法、诊断标准、病机阐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医学宏观博大,深及宇宙,而西...
4
第一节 概述
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局面是中国医学界独具的特点。中国传统医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以及在现代医学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和稳固性,是世界任何民族的...
5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应包括两个范畴:中国卫生工作政策的管理和中医学术研究的发展。关于它的概念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
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方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1954年,“团结中、西医”被列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之一,1955年又提出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原则。...
7
三、中西医结合主要成果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工作不仅在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领域得到广泛开展,而且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
8
四、中西医结合与西医和中医的关系
西医、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三者并存,是我国医学现状的明显特征之一,这种现实在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它们三者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管理...
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发展史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经验。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中医药基本上是以中原为轴心在中国的地域范围内独立存在,奉献于我国民族的生存和人民...
10
一、西医学书籍传入中国
西医传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00—1600年)。当时,利玛窦的著作《西国记法》传入中国,成为第一部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医学著作。这本书的一部分描述了神经病...
11
二、西医医疗和教学机构的兴办
据统计,16世纪初,随着西医和西药的传播,随后又建立了医院诊所和医学教育,1827年英国传教士郭雷枢在澳门建立了诊所;1834年美国传教士彼得·帕克在广州开设了...
12
三、中西医结合学术观的开端
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一些中医学家接受了西医理论,接受了科学真理。例如,晚清时期的张锡纯和唐宗海分别提出了“衷中参西”和“折衷归一”等论点,虽然中西医结合理论由于...
1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西医结合工作
中西医结合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许多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学...
1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历史,从中西汇通派开始算,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今天的中西医是什么关系?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西医的关系?一直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
15
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
纵观中医学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学并不排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是通过百家争鸣,兼收并蓄,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新的理论、新的...
16
二、提高中医辨证的规范性和客观性
辨证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有其独特的优势。医生将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和推断的思维过程,对疾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得...
17
三、攻克世界难治病症的中医优势
日本名古屋大学前校长,著名的生理学家高木健太郎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了汉方(中药)的许多优点,他认为,汉方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之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
18
四、高科技手段研究中药
寻找濒危珍稀物种的代用品:全国天然药材12807种,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产80种。然而,由于盲目的开采和狩猎,一些中药材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如虎骨...
19
五、针刺研究
目前,针灸镇痛的研究已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内源性阿片肽,如甲硫氨酸、强啡肽、脑啡肽和甲啡肽,已被发现具有镇痛作用。这些阿片肽及其受体的结构已被确定,并广泛参与生...
20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是从临床医学研究开始的。总结推广中医治疗乙脑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急腹症的成功经验;确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针刺麻醉镇痛的成功等,都是中西...
21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面对的问题
自《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和《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奠基石分别问世以来,一直至清朝末期西医传入中国之前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学基本上...
22
一、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有无新的理论突破和可标志的重大历史性成果? 对20世纪中西医结合医药学有无新理论突破的回答,几乎是否定的。因为在该世纪,连像明末清初温病学说...
23
二、对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问题 “九五”计划期间,科技部将“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1035工程)列为重大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建了天然药、化学药、中药制剂和...
24
第二章 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它们既研究卫生保健,又研究人群和个体健康;既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又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由...
25
第一节 中西医学认知方法比较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用中国古代特有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疾病。其理论体系包括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药性理论和以《伤寒论》为代表的...
26
一、认知的定义
认知,又称认识。但是,一般来说,认识是一个更为宽泛的范畴,认识是主体(通常指人)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认识过程可以是主动的、有序的和系...
27
二、中、西医学观察对象比较
(一)中医学观察对象 中医学是从古至今继承下来的传统医学体系,因此其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法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一直把人和天地看作...
28
三、中、西医学观察手段比较
中、西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与近现代医学的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不单在各自观察或实验的对象方面存在差异,其各自所采取的观察和实验的手段、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中医...
29
四、中西医理论检验方法比较
检验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其唯一途径是通过实践。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假说若要上升为一般的科学理论和定律,需要将假说-演绎系统的一系列可观察命题付诸实践检验,若实验验...
30
第二节 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