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手段研究中药
寻找濒危珍稀物种的代用品:全国天然药材12807种,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产80种。然而,由于盲目的开采和狩猎,一些中药材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如虎骨、犀牛角、羚羊角和麝香等,有的甚至已经灭绝。世界上有80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目前,我国常用的药材有400多种,每年短缺20%。然而,对中药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因此,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根据亲缘关系及分类学知识扩大资源,寻找亲缘关系密切的优良品种,深入研究其品质,探讨它们与濒危物种的差异,开发新的药源。例如厚朴、南方红豆杉、犀角和虎骨等。
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利用诱变、杂交和多倍体等生物技术,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对需求量大但中药资源不足的品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和体外受精,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无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污染的中药的数量和质量;开发利用单味中草药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从中筛选出可以人工合成或结构修饰转化的先导化合物,用来治疗肿瘤、艾滋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疑难病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技术,建立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和方便性好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建立中药标准文库,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学和毒理学方法及植物化学和药物化学手段,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找出与中药的作用和主治基本一致的有效成分或有毒成分以及有效单体和有效部位,并阐明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和治疗机理。对一些药理活性强但毒性大的中药,如马钱子和雷公藤等进行减毒和解毒等研究,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开发和生产中成药单方或复方,根据疾病谱的变化,注重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中药制剂,按照GMP、GLP、GCP和GAP等国际公认规范,参照FDA和SFDA等标准和要求,方便中药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