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十七、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AL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ML与多因素关系密切,如环境、职业、遗传因素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高于东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分布于中老年,占各型白血病的58.9%。儿童的AML发病率明显低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60岁以上为发病高峰。ALL在15岁以下人群最多发,占此年龄组所有肿瘤的1/4和白血病的76%。相反,ALL仅占成人肿瘤的1%以下。2~5岁和60岁以后分别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青春期、青壮年期发病率下降。欧洲人发病率高于非洲人。除了婴儿期女性略高外,其他各年龄段均以男性为多。近50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国1986—1988年对22个省市进行了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ALL年发病率约0.67/10万。油田污染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发病率,大城市发病率也呈较高(P<0.01)年龄分布:ALL在儿童期(0~9岁)存在发病高峰,30岁前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30岁后趋向平稳。性别:青少年组(10~29岁)女性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中医学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本病常出现的症状如发热、出血、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多数医学家将其归属于“血证”“虚劳”“癥积”“血虚”“癥积”“温病”“痰毒肿核”等病范畴。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生性疾病,表现为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病程发展缓慢。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中位生存期为3~5年。最近的WHO分类标准中仅将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归入此范畴,而既往也归入CML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不典型CML(AC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均不归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章的CML指的是经典的CGL,其他几种疾病仅在鉴别诊断部分简要叙述。全球发病率为1/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发病高峰为50~60岁,男女比为1.4∶1。根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积证”“痰毒”“癥瘕”“瘰疬”“血证”“虚劳”“髓毒”等范畴。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可充分发挥中医、西医的优势,取长补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看,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尽早参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中医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调整可以对应西医的免疫功能。免疫状态的调整,中医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具明显优势,特别对化疗后患者所出现的低热、虚汗、渗血、食欲差、精神委顿、掉头发等症状。慢性以化疗为主,化疗期间及化疗后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一方面中药可配合化疗,增加化疗敏感性,也就是抗耐药,另一方面,中药可以对抗化疗副作用,可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防止化疗药物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一)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

当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阶段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促使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可明显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其复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期骨髓内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达到30%时,需要及时应用化疗,其间可予以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缓解期时应用中医中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或阻止复发,所以在缓解期应用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是最佳时机和切入点。

(二)防治白血病多药耐药

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特别是在临床化疗当中,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耐药的发生,从而导致化疗的无法继续有效进行。中医药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这一发现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肯定,引发了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介入点。

(三)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

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大,耗费也惊人。在白血病临床当中,特别是需化疗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给予清热、解毒、止血化痰、扶正补虚、利湿护肝之中药配合化疗大大减少了输血、输血小板次数。应用中药,比单用化疗组总体支持治疗费用降低了60%左右,且化疗后,应用中药与单纯化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情况能够提前一周左右。应用中药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清除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西医治疗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就是杀死白血病细胞,因受剂量、患者体质耐受性、白血病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的限制。所以化疗物也不能100%地全部杀死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总是复发的根源。要想消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主要靠中药。因中医药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排毒、解毒之功效。

(五)中药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凋亡的感念就是让白血病细胞按它的生长规律进行死亡;因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失去了正常的生长、衰老过程,所谓白血病细胞就是不成熟的细胞,当骨髓内的原始细胞,早幼细胞的比值超过30%即可确诊为白血病的发生。白血病细胞因其不具备正常细胞的功能,如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吞噬细菌、病毒的能力,且其不受人体内遗传基因的调节和控制。白血病细胞就会一味地裂变、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人体就会出现症状,即白血病的发生,应用中药通过免疫调节,介入细胞内促使其凋亡,我国在应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方面具有众多优势,如中药中的砒霜,经提纯后获得的亚砷酸,其治疗白血病是众所周知的,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其作用就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

(六)中药可以诱导白血病向正常细胞转化

也就是说使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经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发生了移位,如M3型白血病细胞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和正常细胞比对,就是15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移位了,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生长。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一般白血病患者在前期经化疗和中药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再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般开始治疗的1~6个月,每月做一次骨穿检查,如有复发迹象,可再次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七)辨证使用中药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当患者通过多次化疗后(一般指中剂量和大剂量化疗3~5次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脏损伤、面色黧黑、头发脱落、食欲不振等正气虚损的表现,此时若再进行化疗,患者的体质已无法承受,放弃化疗意味白血病的复发。通过临床观察,辨证施治,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众多已无法再坚持化疗的患者机体得以恢复,并接受中西医结合转为中药治疗的艰辛历程,达到了延长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机能的治疗目的。

(八)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

在白血病临床化疗中,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损伤,或正常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特别敏感,迫使化疗药物的用量无法达到治疗用量而中途停用时有发生。白血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中药护肝、降黄、活血化瘀、止血利尿、健脾胃、扶正补血等几方面,将患者的心、肝、脾、肾、胃肠进行中药保护,协助化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对照统计,应用中药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肝、肾、心肌、胃肠反应大大降低,化疗结束后患者体质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单纯化疗组降低50%以上。

(张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