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针刺研究
2025年09月26日
五、针刺研究
目前,针灸镇痛的研究已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内源性阿片肽,如甲硫氨酸、强啡肽、脑啡肽和甲啡肽,已被发现具有镇痛作用。这些阿片肽及其受体的结构已被确定,并广泛参与生理机制的调节,证明了不同的针刺参数产生的时效累积不同,观察到大脑皮层运动区可通过锥体系统及锥体外系,从抑制和兴奋两个方面产生对脊髓的下行调节,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针麻手术,针药结合,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毒副作用。
针灸已被部分国家和地区纳入医疗保险,广泛用于治疗肥胖、戒毒、戒烟、美容、失眠和疲劳综合征等疾病。针灸有望在未来获得世界合法地位,激光针灸、超声针灸、低频电磁针等非侵入性穴位刺激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医学体系和医学模式,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对中西医结合的评价,关键在于疗效。“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是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中西医结合更好”如何体现,首先要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找准它的弱点和突破口,发挥中医药的整体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中西医结合。要做好这种结合,不仅要积累病例和总结疗效,而且要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阐明其有效性,解释其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是两大医学体系共存、互补及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们的结合具有继承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基因组研究、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电脑信息革命,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中西医结合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人们可以从中医学的微观世界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了解人体。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认知能力,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岳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