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生长在支气管和肺泡上的癌症。临床上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型。属于中医学“肺癌”“咳嗽”“咯血” 等范畴。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占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尽管采取了包括禁止吸烟在内的各种预防措施,肺癌的死亡率还是持续上升。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60万新发肺癌患者。近20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总患病率已占男性恶性肿瘤首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临床根据病史和症状、X线检查、痰或胸水脱落细胞学涂片、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检查以及胸部探查等可确诊。早期肺癌及时治疗可以根治,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主要通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等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以期获得较好的姑息效果。
西医治疗肺癌的模式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要有效手段,然而,单纯的西医治疗模式仍有其局限性。手术会损伤组织器官,引起创伤出血;放、化疗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较大,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损伤作用,即使癌肿一时缓解,仍可迅速复发或广泛转移。而且现在已经认识到肺癌首先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借用手术切除或用放射线、化学药物杀灭肺癌细胞外,还应从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综合治疗。
(一)中医药配合放射治疗
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放疗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及后遗症。在放疗期间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局部与全身兼治的目的,取得更好的疗效。在放疗后,继续服用中药攻补兼施,以防止复发和转移。
1.防治毒副反应和后遗症
中医认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易伤阴耗气,治疗应以养阴益气、清热润肺、滋补气血为主。
(1)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大多发生在剂量在40 Gy以上。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气短、发热,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中医认为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辐射的燥热灼伤肺阴,故治宜清热养阴润肺。常用药物:沙参、玄参、麦门冬、天冬、百合、川贝母、鱼腥草、北杏、桔梗、丹参。出现咯血者,可酌加仙鹤草、白及、花蕊石、阿胶(烊化)。
(2)放射性肺纤维化:多出现在肺部足量放疗后数月。主要症状是气短、干咳,引起继发感染时则发热,咳吐黄痰。治宜养阴润肺,佐以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丹参、赤芍、桑白皮、北杏、川贝母、麦门冬、天冬、鱼腥草、沙参、桔梗、黄芩。应当指出,在放疗期间应用中药防止和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疗效比放疗后出现肺纤维化时再用要好。
(3)放射性脑反应:经全脑或脑局部照射后均可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等。治宜利水补肾,佐以活血化瘀。方用五苓散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物:泽泻、猪苓、车前子、白术、云苓、丹参、枸杞子、僵蚕、钩藤、石决明、羚羊角粉等。
(4)头发脱落:头部放疗可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治宜滋阴养血生发。方用生血丸合七宝美髯丹加减,常用药物:何首乌、阿胶(烊化)、紫河车、鹿角胶(烊化)、女贞子、生地、龟板、黄精、淫羊藿、枸杞子。
2.中药的放射增敏作用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配合放疗,对放疗本身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中日友好医院用扶正增效方(黄芪、白术、太子参、枸杞子、鸡血藤、石斛、沙参、银花、红花、苏木等)配合放射治疗肺癌,有效率(CR+PR)6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其锁骨上淋巴结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提高了患者1、2、3年生存率79.4%、49.4%、23.3%,较对照组提高了8.6%~22.9%。很多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川芎、毛冬青、田七等均有改善微循环,提高肿瘤组织血液的灌注量及血内含氧量,减轻或解除肿瘤局部的乏氧状态,从而增加了放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3.防止复发转移
放疗后2个月内,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扶正治疗为主。在2~3个月后,视患者体质恢复及肿瘤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扶正培本、散结抗癌中药加强抗癌之功,防止复发转移。可选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加贝母、夏枯草、桔梗、甘草、郁金、白花蛇舌草、蚤休等。
(二)中医药配合化学治疗
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其毒性较大,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后遗症。而中医药能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功能,对化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化疗后,继续应用中医药治疗,攻补兼施,能使虚弱的机体尽快恢复,防止复发和转移。因此,中医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肺癌综合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毒副反应和后遗症:中医认为,化疗主要损伤气血,使肝肾亏损,脾胃失调,累及骨髓。因此,治疗当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
(1)全身反应: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头晕、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此乃气血亏虚,治宜补益气血为主。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云苓、熟地、鸡血藤、骨碎补、阿胶(烊化)、大枣。出现汗多,可酌加防风、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
(2)消化道反应:症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纳呆,腹胀,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苔白腻,脉细滑。此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药物:太子参、白术、云苓、佛手、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大枣。便溏者,可酌加淮山、麦芽、鸡内金、神曲;便秘者,体壮则加大黄(后下)、枳实;体虚则加火麻仁、肉苁蓉、玄参;腹胀者,加香附、青皮、陈皮;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3)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象下降,并伴有全身症状,如面色白,头晕失眠,气短心悸,舌淡红或淡白,脉细弱无力。此乃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常用方药:太子参、白术、云苓、黄芪、阿胶(烊化)、熟地、黄精、大枣、女贞子、骨碎补、鸡血藤、枸杞子。若出现畏寒肢冷者,酌加附片、干姜;腰酸耳鸣者,酌加杜仲、淫羊藿、补骨脂。
(4)中毒性心肌炎:症见心悸,胸闷痛,气短,甚至呼吸困难,浮肿等。此乃邪毒攻心,心脉瘀阻,治宜益气活血安神。常用方剂为炙甘草汤加减:太子参、丹参、沙参、麦门冬、五味子、川芎、柏子仁、大枣、黄芪、桃仁、红花。
(5)中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甚则出现黄疸,以及肝功能改变。此乃邪毒郁肝,疏泄不及。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常用方剂为茵陈蒿汤加减:茵陈、大黄、丹参、栀子、丹皮、柴胡、白芍、郁金、虎杖、猪苓、田基黄、五味子。若体虚甚,可酌加黄芪、太子参。
(6)肾功能损伤: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改变。治宜益肾健脾利水,方用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泽泻、猪苓、白术、生地、淮山、丹皮、山萸肉、茯苓、肉苁蓉、淫羊藿、女贞子、旱莲草。
(7)药物性膀胱炎: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草、生地、泽泻、猪苓、白术、茯苓、白茅根、大小蓟。体虚者可酌加黄芪、太子参、大枣等。
(8)脱发:许多化疗药可引起头发脱落,停药后脱发仍会继续。治宜补肾养血、活血生发。常用药物:丹皮、赤芍、紫河车、何首乌、鹿角胶、阿胶(烊化)、枸杞子、女贞子、黄精、淫羊藿、当归、鸡血藤、熟地。
(9)闭经:许多化疗药均可影响垂体和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治宜补肾活血、疏肝通经。方用六味丸、桃红四物汤及逍遥散加减:女贞子、旱莲草、肉桂、附子、熟地、淮山、肉苁蓉、当归、桃仁、红花、柴胡、白术、云苓、山萸肉。
2.中药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配合化疗不但能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化疗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研制的平肺口服液(该方由鱼腥草、桑白皮、川贝母、白及、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治疗109例肺癌,并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组在肿瘤大小变化方面作用相似,改善症状方面中药组优于化疗组,化验指标(碱性磷酸酶、癌胚抗原等)比化疗组下降明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生存时间中药组为13.7个月,化疗组为9.2个月。无症状存活时间中药组为4.2个月,优于化疗组的3.1个月。显示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越到晚期,中药治疗总体疗效水平越高于联合化疗组。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对中药配合化疗防治和减轻副反应的认识基本一致,报道的资料也很多。随着化疗毒副反应的减轻,不但保证了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让化疗药物充分发挥作用,还起到对化疗增效的作用。
中医治疗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要根据病机特点、病情的复杂性,分清主次进行辨证论治。中、晚期肺癌,不仅癌肿增大,病情日趋严重,而且正气大伤,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扶正培本”,就成为治疗关键。通过合理的“补益”,使机体状态得到改善,不仅有助于提高抗癌能力,延缓病情的急剧恶化,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对抗癌药物的耐受力和敏感性,为抗癌药物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应用补益扶正药物时,要掌握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通补结合的原则,并注意醒脾、健胃药的使用。注意配合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临证时还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结合针灸、气功等疗法,祛邪扶正,既要治肺,又要注意调理相关脏腑功能,力求提高防治水平。
总之,在肺癌的整个综合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均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尤其是体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因此,治疗肺癌不能单纯从瘤体缩小方面来评价,而应从其治疗的总体疗效水平来评价。只要运用恰当,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取得比任何单一疗法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