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强调理论,明确方向

二、抓住本质,强调理论,明确方向

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明确一个基本前提,即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离开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临床医疗实践活动、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严格来说都不应属于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的范畴。这个道理似乎很浅显,实则不然。当我们据此观点综览一下中医药现代化工作的现状,就会发现不少戴着中医药学的帽子,分割着中医药学学科财力、物力的研究发展工作,其实不一定拿中医药理论当回事。各级中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日渐式微,与西医院的特点越来越接近,除了中医院用的中药比西医院多之外,本质上似乎看不出有明显的区别。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西化倾向也非常严重,部分中医院校学生轻视中医药理论的言行更令人担忧。

或许有问,什么才算是中医药学的研究内容。确实,要想泾渭分明地辨别你我,不是科学的态度,再说也不现实。但能否提出以下一点参考意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学研究(包括理论自身)可视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中心内容,人力、物力应给以重点保证。在近年拟定的某些研究工作计划中,为了中药走向世界,按欧美,主要是FDA的认可为目标开展中药研究,强调中药的专属成分、工艺、药代动力和针对西医病名的明确疗效方面,这些研究内容无疑是正确和有必要的。可以预测,如果中药研究按此方向发展下去,某些用中药制备的药品可能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但就中医基础理论的立场来讲,中药的应用也因此有可能抛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合并到现代医学(或说西医)的领域中去。中药如果没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而是只看到单体,只看到专属成分,只有针对西医病名起治疗作用,则不能算是中药,而是中药的异化。

我们不反对任何形式和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但要提醒注意不能离开中医药理论去谈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和发展,因为中医药理论才最能反映中医药学的本质特征。如果都是传统的疗法或中药,但一个是应用中医理法方药指导,针对中医病证起治疗作用,另一个不考虑中医的理法方药理论指导,只着眼于西医的疾病起治疗作用,谁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答案显然是前者,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工作重点应放在前者,只有中医药理论及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走上现代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