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F的设计流程

一、CRF的设计流程

一般而言,临床研究人员负责设计CRF,但数据管理人员应密切参与CRF的设计过程,以确保研究期间收集的数据符合方案的要求。CRF格式必须符合设计规范,CRF的封面不能包含受试者可以识别的信息。

数据管理员通常需要对最终的CRF进行注释。带注释的CRF(aCRF)将作为重要文件存档。aCRF中的变量名应与数据库中的变量名相同。虽然变量命名规则在不同的机构有自己的约定,但采用CDISC系统标准对规则进行注释,这样可以节省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中的工作量。CRF的设计通常要经过三个步骤:初稿形成、修订和审查、批准和修订。

1.CRF初稿形成

当研究方案形成但尚未最终确定时,CRF设计者应着手设计CRF,找出与研究方案所要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有关的数据项,确定随访频率和时间窗口,初步明确要收集的数据的频率、时间、内容、结构和类型,从而形成CRF的初稿。提前进行CRF设计,可以及时发现或确定研究方案中的一些细节,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例如,研究方案要求收集用药史,但没有规定收集的时限;方案要求收集不良事件,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是否报不良事件、原有疾病加重时是否报告不良事件,以及如何记录复发性疾病的不良事件;如方案偏倚需要记录,但未定义方案偏离或定义不具有可操作性。总之,在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案的同时,也要进行CRF的设计。

2.CRF的修改和审查

研究方案定稿后,检查CRF初稿中数据收集的内容、流程和格式是否符合研究方案的要求。定义或解释不明确的条目,如专用术语、诊断和评分标准,并检查解释是否与方案一致。

主要研究人员、研究协调员(CRC)、项目经理、数据管理员和统计人员反复审查和修订CRF。审查过程可以帮助研究项目组成员进一步了解试验要求,并从各自的角度对CRF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使CRF能够满足项目组成员的要求,最终就CRF的设计和使用达成共识。至于对CRF的审查,则可制定CRF质量审查清单,要求项目组成员逐一审查,以避免遗漏审查项目,以及方便全面收集各方的意见。最后通过填写模拟病历,进一步验证CRF设计是否科学、严谨、完整、准确、简洁、美观,并具有可操作性。

3.CRF的批准和修订

最后,根据申办方或研究基地的审批流程,完成CRF审批,即可正式投入使用。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对CRF方案进行修订,应严格按照变更控制程序进行修订,注明CRF相对于不同版本试验方案的版本号,以防使用的CRF版本不符合最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