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思路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简单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阐释人类生命的起源,阐述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和防治学等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指导临床实践和医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认识公式具有直观性、整体性和一定的思辨性,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规律进行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学科的互相渗透,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朝着科学化、客观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努力发展。坚持宏观和微观统一,在中医整体观和动态观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多学科研究手段,从器官、细胞和分子层面加深对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认识,形成现代中医药学,不断突破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效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

近60年来,现代医学和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实验方法,不断发展和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机制从单一经验总结和经典诠释发展到科学实验,在工作方法与研究手段上不断取得进展,取得了可贵的成绩。回顾60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历程,主要有三个思路:第一,经典理论的延伸与理论探讨;第二,经典理论的现代阐释和实验论证,包括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对中医的理论概念、证候和症状进行客观的和微观的研究;第三,在临床方法上,通过理论思维和实验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的作用机理。中医实验科学的兴起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以选题和设计为主,运用多学科、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探索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精髓。从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理论、经络理论、病因和病机、证本质、气血相关论、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和科学的研究,以期对这一基础理论有所突破和发展。以下重点阐述中西医结合在研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证候本质研究治疗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