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积液中西医结合治疗

五、癌性积液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肺癌胸水中西医结合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恶性肿瘤并发恶性胸水常见,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25%~39%,也有几乎所有肿瘤均有侵犯胸膜的报道,其中约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病人中因恶性胸膜疾病所致者更高,占42%~77%。肺癌最常见,约占MPE的1/3。乳腺癌居第二位,再次是淋巴瘤,其他较少见的肿瘤还包括卵巢癌及胃肠道肿瘤。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MPE,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播散,病变已到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又因为积液量往往较多,且发展迅速,使肺扩展受到了机械性限制,影响心肺功能,易并发肺不张和反复感染,常常造成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对恶性胸水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临床实例和经验均说明了有可能通过适当积极的治疗获得较长期的缓解,为进一步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争取机会和时间,对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胸腔积液在中医文献中称为“悬饮”“癖饮”,以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侧及呼吸均牵引作痛为主症,或兼干呕、短气等。对其论述较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胸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毒副作用小,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特点,尤其是对老、弱病人,特别是不能化疗的病人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过程中,西医的放化疗的近期疗效较明显,但中医药的综合治疗远期疗效比西医优越,尤其不会加快癌细胞的转移。所以在临床中应多加强中西医的有利结合,在放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还应结合病患局部的胸腔给药及局部外敷。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另外,中西医结合用药腔内灌注既可以提高疗效,与化疗药有协同作用,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近20年见于报道的中药胸腔内注射制剂有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吗特灵注射液(苦参碱)、鱼腥草注射液、夏枯草注射液等。

(二)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

恶性腹腔积液(Malignant peritoneal effusion)指的是恶性肿瘤引起的腹腔过量液体积聚,是癌症晚期并发症之一。患者中位存活期为几周至几个月,平均生存期4个月,一年生存率<10%,患者预后与原发肿瘤类型密切相关。发病率女性以卵巢癌最多,男性以胃肠道癌最多,其他如恶性淋巴瘤、间皮瘤、子宫癌及乳腺癌也可引起。这些肿瘤占所有恶性腹水病例的80%以上,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素瘤引起的腹水亦有报道。

本病属于中医“水肿”“鼓胀”等病范畴,因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腹水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水蛊”“蛊胀”“蜘蛛蛊”“单腹胀”等。本病的分类主要可分为“气臌”“血臌”“水臌”三类,但气、血、水三者,常常互相牵连为患,临床表现仅为主次之分,而并非单独为病。正如清代何梦瑶《医碥·肿胀》篇分析:“气血水三者,病常相应,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有先病血结而后气滞者;有先病水肿而血随败者,有先病血结而水随蓄者。”

1.对于大量腹水者,可腹腔穿刺引流适量腹水后,腹腔内注入羟喜树碱、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等中药抗癌制剂,可减少腹水的生成。

2.中药“解毒得生煎”(含大黄20 g、黄檗15 g、山栀子15 g、蒲公英30 g、金银花20 g、红花15 g、苦参20 g)直肠滴注给药,每天1次,既有通利之功,又无伤脾之虞,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胀。

由于中、西医对恶性腹水的不同认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将中西医治疗以不同的形式相组合,可优于单用化疗药物治疗。可用于腹水治疗的中药制剂有:榄香烯乳、香菇多糖、鸦胆子油乳、康莱特、苦参碱等。有报道香菇多糖联合顺铂化疗较顺铂单药对照组,完全缓解率显著增加。中药配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也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中药制剂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报告病例数较少,缺少单一病种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报告,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三)心包积液中西医结合治疗

恶性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发展迅速,尤其是血性渗出者,往往会危及生命。一般来说,心包积液的出现是肿瘤患者的临终前表现。据尸检结果,癌症患者约5%~12%发生心脏及心包受侵,其中一半侵及心包,1/3侵及心肌,余为两者均受侵。只有15%的心包转移者发生心包填塞症,通常发生在终末期的患者。恶性心包积液多由心包转移癌所致,心包原发恶性肿瘤罕见。人体任何系统的恶性肿瘤都可能转移到心包,以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者为常见。

1.对有心包填塞的患者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在二维B超引导下,心包内置管间断性或持续性引流是一种改善心脏搏血量安全有效的方法,应作为首选。

2.病情危重者,应予吸氧,心包穿刺引流术,配合使用利尿药。

3.参附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4.酌情选用参麦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5.局部处理的常用方法为: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硬化剂;心包开窗术;心包切除术及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