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迎接挑战,寻求发展
中医理论奠基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历代均有所发展,自清朝末期西医传入中国后,中医和西医共存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两者的力量对比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西医对中医的影响和冲击成为客观的事实存在。西医学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完善自身,迅速发展。近年来,一些新的认识开始渗透到中医理论的认识论领域。如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和肿瘤联合化疗的复方给药类似于中药复方的含义,但现代中药复方给药的科学理论基础更为充分,疗效更为明显,发展速度更快。
另一个例子是生活质量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注重病人的主观反映,重视病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定量评价病人的主观感受。事实上,中医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但相比之下,中医学的科学表达不够,缺乏量化,人们无法理解它,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国际学术交流较少。所以,生存质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课题,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却仍然基本固守在国内较小的范围。
现代科学,包括医学的发展,往往提供了一个机会,从某种角度证明中医的理论观点。这种证明往往会产生两种反应,首先是对我们古老的伟大文明表示钦佩,其次是惊讶地发现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西医研究有其自身的体系和自身的发展。如果中、西医都想解释同样的问题,但西医在发展,中医本身不发展,或者发展速度慢,那么中医就有可能出现被替代的被动局面,而不是我们主观愿望的中西医结合产生新医学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是中医要敢于正视本身理论基础的不足之处,敢于向自身挑战,敢于将大门打开,吸收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的精华为我所用,以求新的发展。
中医药学历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科学领域,它的理论发展从来都没有排斥过其他学科的渗透。自古以来,中医就与天文学、地理学、哲学和气象学等诸多学科相融合,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医药学将各门学科的精华比较合理地吸收并化为自己的理论,而且每个时代都有代表其时代特征的学术见解和理论认识以丰富中医药学本身。
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学术思想还是内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2000多年前奠定下的基础,明清之后没有见到有重大的学术见解和理论发展。从今天来看,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仍然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的,其中有一些机械唯物主义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理论要现代化,首先,必须把中医基础理论走上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道路。中医理论现代化要在保持中医学原有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特点的前提下,逐步完成以下几点工作:
1.使用全世界都能理解的科学术语,为中医药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医学创造条件。
2.获得现代科技进步的依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医药学只有充分消化吸收现代科技技术,才有可能取得新的发展。
3.指导临床实践,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又要与西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相适应,既要理论的结合,又要临床应用的结合,在指导临床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中医理法方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能兼容西医理论认识和技术手段(理论上的结合,不仅仅是临床上的并用),西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渗透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事实,只有积极消化、主动吸收、为我所用的态度和做法,才是最正确的。
4.形成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验证的动态理论体系,科学上没有绝对真理,一个故步自封、不求发展的理论体系,必将被淘汰,中医药学理论既然自古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时至今日,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自我封闭。
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被纳入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轨道,那么在保持中医理论本质特征不变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必将正确地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并且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