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法
中医学和西医学融会贯通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和分析中医理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的本质。然后,将其和现代医学的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理论,它超越了中医和西医学现有的水平,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实践。这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方式。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已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中、西医理论互相渗透,中、西医方法互相借鉴,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医理论为指导
比如,按照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时,摒弃了西医传统的饥渴疗法,初步形成了调动机体自我抗病能力的新方法。再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吸收了中医治疗骨折的观点,总结出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和动静结合的治则。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2.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某些疾病的疗效并不理想。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例如,对于癌症患者,西医更注重局部病变,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消除肿瘤和杀死肿瘤细胞。而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扶正祛邪,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内在抗病能力,发挥抗肿瘤作用。两者的结合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又如,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益气健脾疗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并能为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正确应用可迅速缓解病情,中药还可以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3.将中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
例如,根据文献中青蒿截疟的记录,从青蒿中分离出有效的抗疟成分青蒿素,已被证明对各种类型的疟疾都有治疗作用,具有速效、高效和低毒等优点,临床上已成功地应用于恶性疟疾与脑型疟的治疗;再如,当归龙葵丸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效果,通过研究发现,青黛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发现青黛的有效成分是靛玉红;另外,抗癫痫有效药物“抗痫灵”是从民间验方白胡椒和萝卜中发现的。这些药物都是从临床经验或文献记载中,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找到了中西医结合的交汇点。
4.将中医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
许多以实践为基础的中、西医临床研究,通过中医理论及其本质的探讨和逐步阐明,已经转向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例如,中医学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凝血与纤溶机制、免疫功能、结缔组织代谢等方面,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的本质及其治疗原则进行了研究,为活血化瘀治疗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血管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顽固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再如,研究表明,阴虚和阳虚患者表现出血浆环核苷酸的变化,通过补阴和益阳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影响血浆环核苷酸,提出该疗效的机制可能取决于该病的共同矛盾,即血浆环核苷酸的变化。运用该理论治疗单纯用甲状腺素无效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