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辨证的规范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中医辨证的规范性和客观性

辨证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有其独特的优势。医生将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和推断的思维过程,对疾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出中医的证候诊断,并据此确定治疗方法和方剂的过程就是辨证。但是,由于辨证思维方式的不同或医生临床经验的限制,有时会导致“同证异辨”或“异证同辨”等辨证错误的情况发生,从而得出差异很大或完全不同的结论。目前中医临床辨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重复性比较差,不便于互相交流。②辨证标准无法完全反映证候的系统过程和动态变化,不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疗效的判断和评价。③缺乏严格的定性与定量标准,难以统一认识,无法制定国际标准,这也是中医难以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的规范性和客观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常用的临床检验和检查方法,把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中医辨证诊断模式;丰富和发展中医诊断学,指导临床、教学和科研,使临床辨证准确、辨证有据、有法可循,这将是21世纪研究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