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肿瘤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肿瘤浸润,病及脉络,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称肿瘤出血,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出血有咯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及体表肿瘤出血。出血的对症治疗,就是有效及时地止血。可以用服药的方法,也可以用局部加压及冷冻、电烙等办法使破损的血管关闭,达到止血的目的。中医药对肿瘤出血,尤其是轻中度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一)咯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咯血的病因主要是火与气,以邪热、痰瘀和肺损为病机之关键。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故内外之邪,易伤肺络,出现咯血。痰瘀毒互结于肺,郁而化热,或忧思恼怒过度,肝郁化火,木火刑金,或肺肾阴虚,阴虚火旺,均可灼伤血络导致出血;或气虚不摄血,血不循经,溢入气道,而致咯血。治疗原则为清热润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固摄止血。

咯血是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病证,当每日出血量大于500 mL时,称为“大咯血”,应及时抢救,中西医结合治疗。

止血剂的应用:可使用卡巴克洛、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巴曲酶等。出血量大时,可用垂体后叶素静滴止血,垂体后叶素6~12 μ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镇咳剂的应用:恶性肿瘤所致的咯血可由刺激性咳嗽所诱发,因此可用镇咳药减少刺激性咳嗽,常用可待因治疗。

大咯血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若出血量大,可予输血治疗贫血。出现厥脱者,可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

(二)消化道出血(呕血与便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除使用中药治疗外,还应配合西医治疗,特别是出现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使用止血药及制酸、保护胃黏膜制剂,如奥美拉唑、氢氧化铝凝胶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100 mL冰冻生理盐水中口服。亦可使用凝血酶口服。经上述处理后仍有出血者,可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大出血基本停止,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后,可行急诊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治疗。

气衰血脱者,急用参麦针或生脉针20 mL加入50%葡萄糖液40 mL中静注,每隔30分钟1次,连续3~5次。或参附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或急服独参汤、参附汤以益气固脱,并配合输血、静脉补液等。

(三)尿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尿的产生大多与湿热、瘀毒及脾肾亏虚有关。辨证时应注意标本虚实,根据血尿的颜色进行辨证。多食肥甘,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下注,伤及肾与膀胱脉络;肝郁不舒,气滞血瘀,瘀浊阻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五志过极,心阴暗耗;或房劳过度,内耗肾阴,水不济火,阴虚火旺,灼伤肾与膀胱血络,导致尿血。治疗时,以清热利湿、滋阴降火、行气活血、凉血止血为主,同时注意化瘀消积。

1.吗特灵注射液:本药由中药苦参之有效成分提取而成,具有燥湿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每次0.5~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2.出血多者,可配合静脉补液、输血。

3.冲洗法:膀胱内出血量较大时,可试用冷盐水反复冲洗。也可用1∶1000肾上腺素或巴曲酶、凝血酶进行膀胱冲洗直到止血。

4.化疗:对于膀胱癌患者可以用化疗药物治疗。噻替哌40 mg或丝裂霉素10~20 mg,每周1~2次,膀胱冲洗。

(四)阴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阴道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即患者不在月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日久淋漓不断的称为“漏下”。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造成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是阴道出血发生的主要病机。感受外邪,热毒炽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七情过极,肝火内炽,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致成崩漏;瘀毒内阻,阻滞经脉,或患病日久,脾肾两虚,冲任不固,均能导致阴道出血。治宜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健脾补肾、养血止血。

1.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配合输血、静脉补液。

2.参附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静滴。

(五)体表肿瘤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体表肿瘤出血的产生大多与热毒、瘀血及脾肾亏虚有关,也可因不慎触碰、摩擦二次出血。辨证时应注意标本虚实,根据出血的颜色、量等进行辨证。多食肥甘,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下注,伤及脉络;气滞血瘀,瘀浊阻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五志过极,心阴暗耗,或房劳过度,内耗肾阴,水不济火,阴虚火旺,灼伤血络,导致出血。治疗时,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同时注意化瘀消积。

1.使用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巴曲酶等,出血量多者,应予输血、静脉补液等。

2.去甲肾上腺素4~8 mg加生理盐水浸泡棉球外敷或压迫患处。

3.凝血酶加生理盐水浸泡棉球外敷或压迫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