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

1.3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

从1928年国民党建立了统一全国的政权,到1949年国民党退败台湾,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经历了初创与起步期之后,逐渐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多元呈现、类型迭出、流派纷呈、进步明显的时期。

从1928年到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政府为期10年的统治,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向西方国家全面开放,可惜西方却忙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苏联开始了斯大林的统治时期,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时期,而纳粹德国则开始兴起。日本侵略中国未曾受到亚洲以外势力的制约。为求建国良策,30年代的中国人纷纷师法西方,这种对西方模式的依赖成为南京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共同利益的纽带,南京政府制定的现代化规划几乎就是全盘西化。全面开放,为新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3]

南京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些发展新闻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政策。在新闻事业方面,国民党政府从一建立它的统治之日起,便开始建立包括通讯社、广播电台、报纸在内的新闻事业系统。从1928年起,国民党政府结束“军政时期”进入“训政阶段”,作为“宪政”的准备。对新闻界摆出“凡属嘉言,咸当拜纳”,扶持“正当言论机关”的姿态。与此相配合,南京政府于1932年1月通令取消电报新闻检查,1933年8、9月间,又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4]在教育方面,国民党政府重新制定了教育宗旨、教育政策,颁布各项教育法令、法规、纲领。在三民主义旗帜下,突出民族主义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强化国民党的政治要求。同时,也兼采西方的教育学说,在学校实践中汲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学校类别、层次及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5]

抗战爆发后,出于爱国传统,也出于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仍有一定的发展。

1928年秋,谢英伯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新闻学院,后改名为中国新闻学校。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一所专业新闻学校。1928年12月,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在上海创办。1929年秋,上海复旦大学在原新闻学讲座、新闻学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新闻系。这一时期创办的新闻教育还有:1931年创办的济南新闻函授学校,1932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商学院新闻科,这是该校与《时事新报》、《大晚报》、《大陆报》、申时电讯社合办的。1931年秋开办训练班,次年正式成科,初聘汪英宾为系主任,后聘黄宪昭为系主任;此外还有分别由史量才和周孝庵负责的申报新闻函授学校(1933年1月)和新闻大学函授科。1933年民国大学新闻专修科在北京创立,初由曾铁忱主持,后由吴秋尘、张友渔主持,学生创办有《民国新闻》和到民国通讯社实习。成舍我及北平“世界日报”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和赵君豪的上海商学院新闻专修科也于1933年创办。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9年,中国新闻教育迈入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战乱频仍。先是有8年的对外抗战,继而又爆发了近4年的国共内战,绝大部分时间在战乱和动荡中度过。但是新闻教育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抗战爆发后,不少新闻系科院校内迁,随着大后方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除了老的院校继续招生外,又新创办了19所为新闻单位输送人才的新闻系科和院校。抗战胜利后,内迁的院校复员,为了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又相继在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新创办了14所新闻系科和院校。两项加起来,这一阶段一共创办了33所新闻系科和院校,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国民党军队中也开始进行新闻教育。1938年5月,国民党在武汉大学创办了留日归国人员训练班,康泽任主任。这个“训练班”有“新闻组”,由谢然之主讲。1940年,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举办新闻研究班,国民党军队政治部副部长张厉生兼任班主任。这个训练团后来改名为“军中文化工作人员训练班”,内部仍设立新闻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中的新闻教育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此期间,军队中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新闻训练班,主要培养军中政工人员和新闻报道人员,但并没有把新闻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和传授。

此外,在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也新办了一些新闻学系。其中较著名的有4个:

1942年广州国民大学创办的新闻学系。该系由文学院院长黄轶球兼主任。第二年随学校迁往广东曲江。抗战胜利后又迁返广州荔枝湾,由当时的《大光报》社长陈锡余兼任系主任。

1945年8月,位于四川璧山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也设立新闻系,学生只有几十人。该院院长陈礼江聘请老报人俞颂华担任系主任。俞曾任过《星洲日报》、《光明报》、《广西日报》、《大刚报》等十几种报刊的总编,也曾任过上海中国公学和暨南大学、沪江大学、持志大学、劳动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等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家。他上任以后,精心擘画,聘请了好几位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到系任教,如请《申报》经理马萌良讲《报业经营与管理》,请著名新闻工作者曹聚仁讲《新闻写作》,还约请校内外的知名人士、如金仲华、叶圣陶、顾颉刚、王芸生、费彝民等来系作学术演讲或座谈。另一方面,又大力添置书刊,建立新闻系资料室。1946年,新闻系随社教学院迁至苏州拙政园。1947年10月,俞颂华病逝,由马荫良继任新闻系主任。苏州社教学院新闻系一直到1952年才停办。

1945年秋,上海成立了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陈高傭。

1946年,上海暨南大学创办新闻系,冯鲁山担任系主任,一年后改由詹文浒担任。1949年9月该系停办,学生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上述4个新闻校、系在中国新闻教育史上有一定的位置。但是,总的来看,从抗日战争爆发至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缓慢的。这除了客观上的战争环境、政治动乱、经济凋敝以外,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不重视新闻教育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