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培养理念

4.1.6 培养理念

1.通识专能的教学理念

结合新闻传媒行业人才需求,新闻学院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本科各专业课程均由学科基础课群、专业核心课群、专业选修课群组成,遵循学科资源共享、通识专能兼顾、求实创新并举的办学思路。同时,学生具有跨学科专业学习的优良条件和丰富机会,以期建立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2.面向媒介融合时代的课程设计

多种媒体形式间的交互与融合,为新闻传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新闻学院将跨媒体教学纳入本科生教学之中,鼓励同学以开放的态度尝试跨媒体实践业务,培养学生的跨媒体思维和动手能力。学院于2009年起开始举办“接力杯”跨媒体作品大赛,通过制作跨媒体作品的方式,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水平提升。

2014—2015年,学院课程又有进一步调整,大幅度加强“互联网写作”、“数据新闻制作”、“媒介融合报道”等课程,积极与社会发展潮流相匹配、相适应。2015年夏,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董骁及其团队,以其异彩纷呈的数据新闻作品《“据”说奥斯卡》,荣获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学界组(唯一)一等奖。

3.设立各级各类实验班

与其他院系组建联合培养团队,是新闻学院打破学科交叉障碍、探索复合型人才教育体系的有力尝试。学院自2011年起开办新闻-法学、新闻-国际政治实验班,鼓励学生挖掘两个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拓展视野,广泛涉猎。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宣部、教育部首批“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新闻学院自2009年起筹划设立“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实验班,选拔兼具外语技能与新闻素质的学生,注重培养其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

4.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新闻传播的学科要求学生注重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新闻学院秉承“深入基层生产一线、感受社会发展脉搏”的理念,先后组织学生赴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工厂、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加强对国情条件的理解,成为“接地气的新闻人”。该院十分重视通过与业界互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人民日报社、北京青年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优酷网等传媒机构,提升学生对传媒实践情况的了解和与传媒精英的交流。同时,新闻学院与多家媒体单位建立了实习生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就业时更好地与企业对接。该院于2014年联合腾讯公司创办“互联网媒体腾讯课堂”,依托腾讯在网络媒体领域的实战经验、专家资源、产品优势,致力于培养新型网媒人才。

2013年起,该院先后设立多个微信公共号。“新闻就业彩虹之路”、“新闻一家人”分别注重就业信息发布和团学活动信息沟通。史论部、新闻系、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广播电视系均已成立微信订阅号,与各界师生分享学术资源与研究成果,成为课堂与学术交流的创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