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2004—2009)
2004年4月23—24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于在河南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了“中国新闻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全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开幕式上,方汉奇教授致辞说:“中国新闻史学会曾经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兰州、广州等地召开过年会研讨会。到河南开封来开会,这还是第一次。在开封召开中国新闻史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对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开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战国时代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和北宋及金朝后期的首都,而且因为这里曾经是古代中国报纸和出版的重要中心。”他用“八方风雨会中州”来形容此次盛会。会议期间,与会的80多位代表就方汉奇教授和卓南生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以及全国中外新闻传播教学工作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参观了各地代表所送的近年来出版的中外新闻史专著与教材展览。大会分三组(中国新闻史组、外国新闻史组、传播专项史组)进行了专题演讲、论文宣读和自由讨论等学术交流活动,并对中外新闻史的教学体系、目标、地位、教材编写、教学手段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会议期间也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议,推举选出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成员,并由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推选产生了中国新闻史学会新一届领导成员。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章程》修改草案,审议通过了第二届史学会秘书长丁俊杰教授所作的会务报告,审议通过了学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收费标准,原则上通过了设立相关二级分会组织的计划,审议通过了2004年度学会工作计划,决定加强《新闻春秋》系列出版物(专版、专刊、论文集和网站)的业务工作,责成新一届的秘书处着手会员的组织建设工作。
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2004—2009)
名誉会长 方汉奇
顾 问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淦林 王强华 宁树藩 朱穆之 陈业劭 杜导正 邵华泽 杨兆麟 徐心华
龚学平
名誉顾问 李 瞻(中国台湾) 卓南生(新加坡) 郭振羽(新加坡)
会 长 赵玉明
常务副会长 程曼丽(2008年起)
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杰 尹韵公 吴廷俊 张 昆 陈昌凤 陈培爱 秦绍德 黄 瑚 蔡铭泽
秘书长 雷跃捷
副秘书长 李 磊(常务) 李 春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杰 马 艺 王大龙 王 醒 尹韵公 乔云霞 刘 亚 李 文 李 彬
李 磊 李润波 杨海军 吴廷俊 张 昆 陈昌凤 陈培爱 郑亚楠 郑德金
单 波 赵玉明 秦绍德 徐新平 郭镇之 黄 瑚 商娜红 程曼丽 曾宪明
雷跃捷 蔡铭泽
特邀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卫元理 马光仁 王洪祥 王绿萍 白润生 张之华 谷长岭 姚福申
名誉理事 李少南(中国香港) 彭家发(中国台湾)
个人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杰 尹韵公 李建伟 李 春 李敬一 李斯颐 李 磊 刘建明 刘家林
闵大洪 陈玉申 杨 磊 沈 毅 胡太春 赵玉明 郭镇之 倪延年 秦绍德
曾建雄 程曼丽
团体理事代表(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克 马 艺 王 亮 王 醒 王金珊 王晓梅 王润泽 方晓红 甘险峰
田中阳 乔云霞 任广耀 刘 亚 刘九州 刘大保 刘行芳 刘运峰 阮 卫
阳美燕 何扬鸣 吴 飞 吴予敏 吴廷俊 员怒华 张 昆 张 英 张 谦
张丽萍 李 文 李 彬 李 雪 李 瑛 李红艳 李建新 李润波 李道荣
李慧丽 杜骏飞 杨建州 杨星星 杨海军 肖 峰 武占江 陈彤旭 陈昌凤
陈信凌 陈培爱 陈婉莹 陈敏毅 陈雪军 周 敏 周定泰 周德仓 郑亚楠
郑德金 胡连利 赵中颉 赵丽芳 赵振祥 徐新平 殷 俊 高卫华 高金萍
商娜红 屠凤娥 黄 河 黄 瑚 黄菊芳 龚 炜 曾宪明 程道才 董广安
谢鼎新 廖声武 蔡铭泽 樊亚平 薛文婷 戴元光
《新闻春秋》杂志社
社 长 赵玉明(兼)
副社长兼主编 陈昌凤
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 郭镇之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会长 吴廷俊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 杜骏飞
中国新闻史学会教学研究基地——世纪阅报馆馆长 李润波
在大会闭幕式,新任会长赵玉明教授讲话时指出:第三届理事会今后工作的总要求为四个字:“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在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上要求真,要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把新闻传播史的教研工作推向新水平。所谓“务实”,就是要把史学会的工作做到实处,切切实实地为大家、为新闻史学会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进一步扩大新闻史学会在新闻界、教育界、社科界的影响,并提出了办好学会的方针:第一是要依法办会。我们是全国唯一的新闻教育研究工作的一级社团,上面有教育部、民政部门直接管理,有社团条例、有学会章程,我们必须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条例的前提下来开展我们的会务工作。第二是民主办会。过去方老师、宁老师等主持学会,年高德劭,一呼百应,我们大树底下好乘凉。今后我们办会就要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充分发挥每个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邀理事和顾问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发挥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当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学会理事不是挂名的,我们提倡每个人、每位会员,尤其是理事、常务理事都要为学会出把力、办实事。民主办会的另一含义就是会员、理事要监督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第三是学术办会。我们的学会是一个组织、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的社团。每个成员特别是理事、常务理事应该是新闻传播史某个方面的专家、学者。每次开会研讨都要以文会友,携文与会,按照双百方针开展讨论争鸣。我们要把学会创办的《新闻春秋》品牌打响。《新闻春秋》每年出版一本大型研讨会专辑,每年编印两期《新闻春秋》专刊。我们一定要《新闻春秋》这个品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还要筹建二级学会,由一个或几个常务理牵头,组织学术领域相近的研究者,深入研讨各类专项新闻传播史。第四是勤俭办会。现在经费紧张,要勤俭,将来条件好了,也要勤俭办会,不能浪费,更不能挪用会费。学会要建立财务审核制,要勤俭办事、节约办事,该用的花,该省的省。第五是奉献办会。我们提倡以奉献的精神来办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过去我们曾争取过许多高校、报社、公司及社科院的支持做了许多事情,现在更要以奉献服务的精神为提高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水平和搞好新闻史学会的工作贡献出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赵玉明教授希望全体会员与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一起,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开拓中国新闻史学会新的工作局面。
2005年5月21—2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中国新闻史学会原秘书长丁俊杰教授已出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会议决定他不再担任秘书长,推选为副会长。推举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为学会新任秘书长,并增补为常务理事(原为理事)。另由于副秘书长(常务)李磊同志已被任命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系主任,较长时期将在南京工作,会议决定聘任中国传媒大学李煜(女)、刘书峰为秘书,办理秘书处日常事务。2006年6月3—4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会议增补中国记协新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大龙和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刘亚教授为常务理事;并经充分讨论和投票决定,同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分别筹备组建外国新闻传播史和新闻传播教育史两个专业研究委员会。对秘书处主持设计的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站和宣传册(草稿)提出了改进意见,决定会标、网站和宣传册经修改后将于近期正式启用。2006年6月26日起,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站网址为:http://cahjc.cuc.edu.cn试运行。2007年3月26—27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河北大学召开。世纪阅报馆馆长李润波同志和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作为学会教研基地及团体会员的代表被增补为常务理事首次出席常务理事会议。设立了“中国新闻史学会教学研究基地——世纪阅报馆”。2007年12月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增补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单波教授为常务理事。2008年5月8—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广西大学召开。这是为2009年换届做准备的一次会议。常务理事会一致同意将“三个有利于”作为换届工作的指导原则,即“有利于学会的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学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新闻传播史的学科建设”。经过常务理事会协商选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选为本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并同意该院推荐的程曼丽教授为本会常务副会长。会议建议在下届理事会修改《章程》时,可考虑将“会长可连任两届”的规定改为:“如有适宜单位和人选,则以一届为宜”,以便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会上,赵玉明会长代表理事会首先向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两个研究委员会会长郭之、吴廷俊颁发了证书和印章,并听取了他们的筹办报告和计划。会议讨论通过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关于成立“网络传播史论”研究委员会的申请,待南京大学报来正式材料后,由秘书处向教育部、民政部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2009年4月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听取了雷跃捷秘书长关于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报告,商讨了换届会议有关人事安排事项,并就加强二级学会的管理、修改学会《章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赵玉明会长的主持下,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发展。
第一个方面,继续主办和参与主办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方面的研讨会和座谈会。这是学会自成立以来的一项传统项目,是学会的基础性工作。首先是把业已在海内外打响的两年一届的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厦门(第三届,2003年)推向中国香港(第四届,2005年)、中国台湾(第五届,2007年)、新加坡(第六届,2009年)。此外,还召开了第三届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2007年,上海)。其次,继续开展多方面的新闻传播史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新闻传播历史人物的研讨和座谈;另一类是对新闻传播史中一些具体问题的专门研讨和座谈。这些研讨活动不仅吸引了新闻院系,还吸引了文史学界、中央和部分地方新闻单位,以及港台、海外的有关人士,客观上扩大了学会在学术界和业界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把《新闻春秋》打造成学会的品牌出版物。《新闻春秋》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内部出版的不定期刊物,1994年1月创刊。刊名由著名书法家、学会顾问邵华泽同志所写,另两位顾问陆定一、吴冷西同志也为《新闻春秋》题字、题词。“新闻春秋”是新闻传播史及相关研究的形象化表达,我们希望通过它来代表并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围绕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辟新的活动领域。近年来,高校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出现了被边缘化的问题,中青年新闻传播史教师的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有鉴于此,学会主办“全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学术研讨会”(2004年,河南),与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合作开办“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史师资高级培训班”(2004年,北京),参训的近60名中青年教师经考核合格,获得了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证书。2005年,新闻传播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在武汉大学召开联席会议。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四个教育部基地、三个“985”基地、两位教育部社科委员联合召开的“4+3+2+1”联席会议,因此,学会获得了一个新的交流机会,得以出席历次联席会议。为了对中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革命新闻传统教育,我们还在高校开办了“红色报刊展高校行”活动。为了探讨新闻传播史专著和教材编著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会专门汇编了近几年来方汉奇、宁树藩和丁淦林教授等发表有关论文和谈话,收入《新闻春秋》论文集第8辑内,以期引起新闻史学界的关注。
第四个方面,创办二级学会。按照民政部的有关规定和学会《章程》,中国新闻史学会作为一级社团,可以组建若干二级分会,以推动学会工作向纵深发展。2005年,学会组建二级分会事项应本着“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严格按照民政部有关文件进行准备,除了硬件上的准备外,凡拟牵头组建二级分会的高校新闻学院应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必须组建筹备组,筹备组至少由5个新闻院系在该领域的国内知名教授签署同意。经过近两年来的不懈争取,民政部和教育部有关部门先后批准学会成立两个二级分会。2008年10月和11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分别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的申请得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