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主要活动

3.7.2 主要活动

20年来,该会始终坚持正确的办会方针,立足高校,立足育人,以促进公共关系专业教学科研为第一要务,全体会员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

1.举办各种类型学术专题研讨会近百次

专委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至今已办十七届,各届学术年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杨子叔院士、李京文院士、周远清教授及教育部高教司和高教学会的领导多次莅临会议作报告,有效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该会先后于海口、重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召开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对公共关系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2011年在教育部调整专业名录工作过程中,专委会及时呈送了《请将公共关系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报告》,同时,还积极与部分高校的公共关系学专业负责人联系,共同努力为公共关系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作出贡献。

2005年7月和2015年7月分别在南昌、太原隆重召开公关专委会成立10周年和20周年庆典大会。

2.会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出版公共关系专业教材、著作近百本

2000年8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该会组织30多位专家撰写的《现代公共关系丛书》,共六册。分别是《现代公共关系原理》、《公共关系实务操作》、《公共关系策划谋略》、《公共关系礼仪文化》、《公共关系心理策略》、《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等。2005年初阎照武教授撰写的调研报告《切实加强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报教育部,并在核心期刊发表;2011年由邱伟光教授和杨晨博士为组长的科研团队分别完成的《关于全国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并予以公开发表。2012年组织部分高校专家统一编写了普通高校的《公共关系学》教材和职业高校的《公共关系实务》教材,较好地适应了实施公共关系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其中《现代公共关系原理》等多部优秀教材被列入国家精品教材系列。

3.专委会自筹资金资助科研课题立项50余项

专委会重点资助了以邱伟光教授、彭向刚教授、姜钟松教授、管文虎教授、张宁教授、高永军教授、景庆虹教授等为负责人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研究》、《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基础范畴研究》、《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规范体系研究》、《高教公关专委会核心理念、组织发展研究》、《大陆、港台、美国地区公关学科概况与结构特色》、《基于公共关系学理论的高校突发事件对策研究》等十余项重点科研课题;向几十项一般课题发表论文、评审等提供资助;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荐“十二五”立项高教科研课题4项;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荐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10项。近200名公共公关教师参与研究工作。

4.获得或评选各类先进人物遍布各高校

2006年由中国公关协会主办,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和《公关世界》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评选”中,在23个“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获奖的单位中,该会团体会员有10个学校,占42.6%;在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获奖的53位个人中,该会理事有22人,占41.5%;在中国公关教育20年10位杰出人士中,理事有4人,占40%。在2007年首届中国公关十位杰出人物、十位优秀人物评选,该会李健荣、邢颖、吴友富荣获公关十杰称号;冯兰、张雷、施恩亚荣获公关十优称号。2009年该会理事长阎照武教授荣获中国公共关系“十大人物”称号,李健荣、邢颖、冯兰、张雷、施恩亚、张云、陈小桃、杨丽萍、徐国定等荣获“中国公关杰出人物”称号。专委会先后评定公关教育“杰出贡献者”6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名师102人,教书育人楷模20人,礼仪导师90人。表彰优秀科研教学成果诸多批次:其中著作、教材34部,多媒体课件12部,论文153篇,公共关系专业优秀微课作品27件,获奖人数达395人次。

5.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

2010年、2012年先后在昆明和上海举办了两届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共有包括台湾高校在内的45支大学生礼仪队伍参加全国决赛。专委会认真坚持公益团体性质,两次举办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并给获奖团体和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所需经费全部由专委会承担,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大学生的称赞,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