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综述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开创的新闻学、报刊学和广告学,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然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新闻业的巨大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重点综合性院校。到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逐渐在全国各地铺开。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类专业成为各大高校普及性学科专业,截至目前,全国开设660多个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随着中国新闻传播类本科教育的扩展,硕士与博士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快速扩容。
1.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沿革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教育始于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招收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研究生。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新闻传播学升格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1998年,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率先获得传播学博士授予权,实现了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博士教育的“双轮驱动”。20世纪末,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大学先后加入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阵营,打破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独领风骚的局面。
跨入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不断增多。2000年,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成为首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2000—2005年间,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清华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点,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新闻学博士点。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新增了4个新闻学博士点、4个传播学博士点和2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其中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分别有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有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新增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有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列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9个,其中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由原来的二级博士点拓展为一级博士点,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直接由一级硕士点升格为一级博士点。2015年12月31日,经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除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之外,还有17家高校通过整合新闻传播学科和其他学科资源设立了20多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挂靠学科博士点(博士专业)。设置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博士点的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和苏州大学,这类博士招生培养一般由新闻传播院系独立运行。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由媒体与设计学院依托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设立媒介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着眼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新设立了新媒体传播与管理、设计科学与工程等两个交叉学科博士点,目前暂未招生。苏州大学设立的交叉学科博士点,是该校凤凰传媒学院2011年设立的媒介文化产业博士点,涵盖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传媒与大众文化研究、新媒介研究等研究方向。此外,刚刚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的南京大学、2011年由该校新闻传播学院依托社会学设立的“大众传播与媒介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起新闻传播学院独立运行),也属于交叉学科博士点。
新闻传播学挂靠博士点(专业方向)主要是挂靠所在学校已有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下,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开设博士招生方向,博士点专业代码根据挂靠学科代码编制,相关招生培养工作一般由新闻传播院系与挂靠点联合进行。目前,设立新闻传播学科挂靠博士点(专业方向)的高校有15家,其中挂靠中国语言文学的有6家:安徽大学媒介文化博士点、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博士点、吉林大学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博士点、陕西师范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博士点、云南大学文化传播博士点、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出版与文化传播。挂靠外国语言文学的有3家:河南大学跨文化传播博士点、湖南大学文化传播博士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博士点。挂靠哲学的有2家:湘潭大学新闻哲学与媒介文化博士点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挂靠在哲学一级学科的新媒介文化哲学研究、科技传播等研究方向。挂靠公共管理的有2家:中山大学政治传播学博士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媒管理博士点。挂靠中国历史的有1家: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博士点。挂靠法学的有1家:重庆大学新闻法学博士点。挂靠教育学的有1家:西南大学传媒文化教育、传媒文化产业博士点。挂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1家:陕西师范大学媒介与社会变迁博士点。除陕西师范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博士点设立于2007年之外,其余均在2010年以后设立,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出版与文化传播等博士招生方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博士点要到2016年才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
目前,全国共有36家单位设置了新闻传播学类博士教育点,其中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共16家,设立新闻学二级博士点的单位共3家,设立交叉学科博士点的单位2家,设立挂靠博士点的单位有15家。但是,随着地方党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深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学位〔2015〕40号)的出台,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正在或者即将发生新的变化。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指导下,2014年不仅现有的一批新闻传播院校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或主流媒体签订共建协议,而且新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推动着新闻传播教育的格局不断变化。根据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学位〔2015〕40号)的精神,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点总量范围内自行撤销学位授权点并可以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整学位授权点,为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点提供了新的契机。
2.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规模
1984—1998年,全国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拥有新闻学博士授予权,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是甘惜分、方汉奇、王中等一批老资历学者,每年招收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数量十分有限。自1999年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的规定,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发展尤其迅猛。当然,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规模也快速发展既有来自高等教育大背景的原因,也有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是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极速发展,导致博士研究生需求量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超速发展,传媒产业市场化不断深入,新闻传播类人才缺口巨大,新闻传播专业成为众多高校的争相开设的“香饽饽”,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点从原来的十几个一度发展到400多所高校开办70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师资建设需要大量博士人才。另一方面是新闻传播学科的夯实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为博士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97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地位确立之后,专业设置不断细化,从只有一个新闻专业,发展到新闻、国际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国际新闻、出版编辑、传播学、媒体创意等十余个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方向也有了广阔的拓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本土培养的优秀硕博士和从海外学成归国的洋博士不断成长并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新闻传播教学科研力量日益壮大,博士点格局不断拓宽。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新闻传播博士点进行大范围调整之后,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和新闻学二级博士点基本稳定下来,博士招生规模也比较稳定。2010年全国新闻传播学(不含南京政治学院和交叉学科、挂靠学科)博士研究生共招录215人。2011年,新增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一级博士点运行之后,全国新闻传播学(不含南京政治学院和交叉学科、挂靠学科)博士招录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年大约招录博士研究生250人。2011年之后,全国新闻传播学(不含南京政治学院和交叉学科、挂靠学科)博士招录人数年均增幅小于5%,2015年大约招录280人。2010—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交叉学科博士年招生总量大约为30人。各挂靠学科博士点(专业方向)的招生名额一般需要所挂靠的一级学科统筹安排,所以每年的招生数量变化比较大,但是2010年之后随着挂靠学科博士点(专业方向)的增加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人数的增多,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3.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分布
我国当前开展新闻传播学科博士教育的单位分布情况呈现如下特点(见表5-3、表5-4、表5-5、表5-6):
(1)从培养单位的历史来看,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新闻学二级博士点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大多具有较长的历史,其中学科专业点历史最长的有90多年,历史最短的也有30多年。19家一级、二级博士点单位中,新中国成立前开办新闻类教育的有6所,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77年开办新闻教育的有4所,改革开放后开办新闻传播教育的有9所。与之不同的是,17所交叉学科博士点、挂靠学科博士点(专业方向)单位中,只有1所在新中国成立前开展过新闻传播类相关的专业教育,其余均在1978年后才设立新闻传播类专业,而且半数以上是1990年以后设立的。
(2)从培养单位综合实力来看,36所招收新闻传播学博士的单位高度集中在重点大学。19所属于“985工程”兼“211工程”大学,占总数的50%;12所“211工程”大学,占总数的30.6%;1所国内顶尖科研院所,1所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3所省属重点大学。从培养单位的类型来看,有25所属于综合类大学,5所师范类大学,2所属于人文类院所(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1所理工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1所传媒艺术类大学(中国传媒大学),1所外语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1所军事类院校(南京青年政治学院)。总体而言,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单位是以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为主。
(3)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平衡。首先,36所新闻传播博士培养单位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少数民族自治区没有1所。其次,只有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4所在西部,吉林大学1所在东北,其余都在东部。而且,19家一级、二级博士点单位中,只有四川大学1所在西部。再次,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仅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11所,占总量的30.6%。
(4)博士培养承担主体多样化。36所新闻传播博士培养单位中,27所是由新闻传播学院(或类似名称)作为单一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承担。2所是由2个及以上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承担,即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湘潭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所单位的承担主体则属于交叉型学院,新闻传播作为其中一个三级教学单位实际负责培养工作。
表5-3 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
续表
表5-4 新闻学二级博士点
表5-5 新闻传播学交叉学科博士点
表5-6 新闻传播学挂靠博士点(专业方向)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