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

2.7.4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

1.学生数量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日常运转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尽管其生均的学费标准明显高于公办大学,但限于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各校仍然感到经费紧张。为增加收入,只有尽可能地扩大招生规模。所以这些学院中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大大多于公立大学的相应专业。例如四川传媒学院有在校生2万余人,河北传媒学院有在校生1.4万余人,其中新闻传播学院有在校生近4000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则有学生1.2万余人,其中新闻传播学院有在校生1000多人,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有在校生3500余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传媒学院有在校生1060人。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闻传播教育单位学生规模普遍远大于公办大学。学生人数众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与教师比例远大于公办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50。导致在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面难度加大,教师常常是疲于应付。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力量严重不足,有的教师要指导三四十名学生,精力不济,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实验和实训教学,实验设备和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2.学生来源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考生,大部分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目前是在大学招生时的第三批录取,俗称“三本”。近些年来也有部分学校开始向“二本”过渡,出现了同一个学校中既有“三本”,又有“二本”的情况。有的学校则已经完成了过渡,全部按照“二本”招生,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统招生是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学生的主体,但“三本”和“二本”的一字之差,却蕴含的是这些学校之间生源质量的差别,也给不同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带来了不同的问题。由于收费和就业等原因,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来报到。在学生内部,情况也较为复杂,如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中家庭富裕的学生较多,和贫困地区或家庭贫穷的学生之间反差较大,影响到互相关系的处理甚至影响到学习情绪。有的学生家庭本身有产业,他们上学只是为了一张文凭,所以专业思想较差,也缺乏学习动力。

3.学生的管理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学生管理普遍不同于知名高校,普遍实行大班化的管理。各校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配备完善(包括学校的学生工作处、院系的学生工作组、辅导员、班主任或班导师等)。有些学院的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中学的管理模式,如严格的作息时间、早操时间、上课点名等,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相对需要灵活时间的某些课程和实验实习等显得不很适应。

4.学生的学习特点

鉴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突出实验实训和“以赛代练”的学习和训练模式,强调“实战型”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上,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许多学院结合专业主干课程专门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每周都有一定的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完成相关的实验或实践项目,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一定的学分。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教师同新闻传播业务部门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关系资源,寻找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项目或专题研究项目,由教师带领组成规模不等的项目小组,将学生的实习实验训练同社会需求直接结合,开展所谓“实战型”的学习与训练。同时关注国内外的各种专业性或需要使用专业技能完成的比赛,有目的地组织参赛,使学习和训练过程同国内外一流的专业水平相结合,保持了同业界前沿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学生参加这些高水平比赛的积极性,非常有利于专业学习。在这些比赛中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不断有奖项获得就是很好的证明。

与高层次大学不同的是,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专业许多教师可以得到所谓的“横向课题”。有的教师自己就有专业公司或参与专业公司(媒体)的工作,学生在实训时可以参与进行。有的教师建立了固定的或临时性的“工作室”、“项目组”,选择学生作为其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并发给一定的劳务费。学生也因此得到锻炼,有的学生在校期间也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和同学一起走上了创业之路。

5.学生的就业状况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局限较大,主要表现如前所述中央级媒体基本进不去,省级媒体也很难进去,所以能够就业的主要是中小城市媒体,许多民办企业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取向。近年来开始倡导并采取措施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一定经验和成就。相对于重点大学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类学生比较能吃苦,能放得下身段,不怕失败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