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和培养
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秉承的是母体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依托的是母体大学现有的办学资源和社会影响力,调集母体大学的优质师资是当时独立学院立足的重要招牌。因此母体大学是独立学院师资来源的主渠道。据估计,众多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的专任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由母体大学在职教师兼任的,另外有三分之一是聘用了包括母体大学在内的不同高校退休教师,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独立学院自己的招聘的专任教师。众多民办院校在创办之初的师资主要也来自公立大学的退休人员和“跳槽”人员,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为这些院校的教育教学尽快走上正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退休的一些新闻传播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和专业骨干教师大部分曾经在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闻传播院、系从事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有的新闻院系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有数位原著名高校的新闻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在校,对于短时间内提升这些学院(系)的知名度和管理、教学水平效果明显。这样做,对充分利用和盘活普通高校富裕的教师资源、直接学习和借鉴著名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办学经验、通过提高师生比改善新办高校的办学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校之初的管理干部和基础骨干教师均由中国传媒大学本部派出,对于教学和管理的尽快正规化、吸引优质生源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众多的退休和外聘教师来说,毕竟身份和心态都不同于原先的“正式编制”时期,多数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教师都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的位置上,缺少“建设者”和主人翁意识,缺乏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也不去关心学院的建设,很难形成学院自主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后来随着办学时间的延长,各校开始注重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闻传播师资基本上是一支“双师型”的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大类。其中专职教师的来源一是来自于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少量博士生,其中以各校2000年以后的硕士生为主。而兼职教师分别来自公办大学的现职教师和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随着各公立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导致的师资饱和,国内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直接进入公立大学任教的难度越来越大,迫使许多有志于教育事业的硕士博士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使得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专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逐步提高。但目前仍以硕士学位者居多,博士学位者比例仍然偏低。目前有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对未来新进教师的入门条件已经提高到博士学位获得者,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随着近年来媒体行业的变化,有一批媒体人先后选择了离开。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高校教师作为自己的新职业,由于已经具备足够的社会经验、职业经历和生活条件的积累,他们的新职业适应能力较强,对薪资和生活待遇的要求也不很苛刻,很受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欢迎。加之他们丰富的媒介从业经验,很适合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教学需求,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独到的优势。他们在从业过程中较少遇到公办大学中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发表的压力,正好弥补了理论研究功底较差的短板。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还特别看重来自业界教师的职业资源,包括他们的人脉资源、技术资源和媒体资源,如发稿的便利、实习机会的获得、就业优先等。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未来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职培养、对外学术交流平台以及职称晋升是制约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处在成长期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公办大学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一旦晋升副高以上职称,达到公办大学招聘的基本条件后,许多人便立刻选择了“跳槽”,这成为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师资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现有统计口径中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拥有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仍然多为公办大学的退休教师或来自高校和业界的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