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教学成果

4.5.5 教学成果

1.教学成果

“新闻与传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新闻学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先后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成果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

“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新闻传播史”获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称号;《全球新闻传播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多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教育英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200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温家宝总理看到该院学生李强的回乡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后给范敬宜院长的亲笔回信及《乡村八记》部分内容。

2006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调研报告〉的通知》;《光明日报》2006年2月7日全文刊登该调研报告。

该院本科生、《清新时报》总编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李燕茜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唯一代表受到正在加拿大多伦多参加G20首脑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2007年6月14日教育部高教司发出《关于转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的通知》。

2011年12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讲座教授、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主席、美国《纽约时报》前执行总编Seymore Topping率领的专家组对该院进行了国际评估。专家们对该院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美国高等教育界的权威期刊《学府》(Academe)和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出版的《尼曼报告》(Nieman Report)等海外媒体均发表专文介绍该院在新闻传播专业国际化方面所做的探索。

2011年7月该院硕士毕业生曾维康志愿到广西乡镇基层工作,其撰写的硕士论文《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一文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和媒体热议。2012年3月,《文汇报》以3期共12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曾维康的成长和他撰写的口述史;5月,高教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拟翻译出版。

2.学生实践教学平台

1)清新时报

由该院主管、学生自办的《清新时报》是该院本科生日常实习的重要基地。该院本科生在《清新时报》做记者、编辑。该报定位为清华的校园社区报纸,以“新闻纸、真媒体和实践基地”为建设原则,致力于创建一个高度拟真的办报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目前,《清新时报》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校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并开发了清新时报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初步形成全媒体实践平台。

2)清影工作室

清影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春,是在学院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的学生影视业务学习和实践组织。清影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有纪录片《大肆》、《大一》、《四·川》、《2008·纪》、《未名湖》、《戏末》、《扇鼓·乐》、《喜业》、《百年一日》、《关于宝泉岭的N支歌》等。这些纪录片作品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大肆》等多部作品在全国数个电视台播放,并获得了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国内外奖励,多部作品入围国际电影电视节展。清影工作室还陆续举办影片观摩和学术沙龙活动,成为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业务和学术交流的平台。2014—2015年,清影工作室摄制的纪录片《飞鱼秀》、《喜马拉雅天梯》进入全国电影院线放映,《喜马拉雅天梯》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五大优秀影片之一。

3)清新视界

由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电视和网络视频教学实践平台。先后制作了数十期新闻专题片、网络栏目,在多家网络平台上线。多期节目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青年网络文化的有影响力的载体。